成语拼音:jìn tuì róng rǔ
成语解释:谓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虽鵩鸟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动其心也;而况进退荣辱之累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等
繁体字形:進退榮辱
英文翻译:Advance and retreat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退:1.向后移动(跟“进”相对):后退。倒退。进退两难。2.使向后移动:退兵。退敌。把子弹退出来。3.退出;离开:退席。退职。退伍。退伙。引退。4.减退;下降:退色。退烧。潮水已经退了。5.退还:退钱。退货。退票。把这份礼退了。6.把已定的事撤销:退聘。退婚。
荣:1.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本固枝荣。2.兴盛:繁荣。3.光荣(跟“辱”相对):荣誉。荣耀。虚荣。荣获冠军。4.姓。
辱:1.耻辱(跟“荣”相对):羞辱。屈辱。奇耻大辱。2.使受耻辱;侮辱:折辱。辱骂。丧权辱国。3.玷辱:辱没。辱命。4.谦辞,表示承蒙:辱临。辱承指教。
「进退荣辱」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其实它讲的就是人生中“该冲还是该怂”的纠结。比如,有个同事在会议上被领导点名批评,这时候是拍桌子反驳还是忍气吞声?表面看是面子问题,背后其实是“进”可能丢工作,“退”可能失尊严的权衡。
举个历史例子:商鞅变法时,他明知道改革会得罪贵族,但依然选择“进”——结果虽然推动了秦国强大,自己最后却被五马分尸。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明知风险还要硬闯?或许就像登山者说的:“站得高才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对理想主义者而言,过程的意义可能大过结局的得失。
再比如现代职场:有个朋友拒绝帮上司背黑锅,选择“退”出权力斗争,结果反而被调去冷门部门。但三年后公司爆出贪腐案,当初争破头的同事纷纷落马,他倒因为身处边缘躲过一劫。这里藏着个反问:一时的“荣”和长久的“安”哪个更重要?有时候慢半拍的智慧,反而能避开急流中的暗礁。
我老家有个卖烧饼的大爷,二十年来坚持手工揉面,拒绝用机器量产。别人笑他不懂“进”取,他却说:“机器做的烧饼没魂儿”。去年突然成了网红店,游客排队两小时就为吃口“老手艺”。这让我想到:所谓的“退守传统”,会不会是另一种超前?时代浪潮里,能守住本心的人,或许反而在创造新的价值标准。
说到底,进退荣辱就像炒菜的火候——该大火爆炒时不能怂,该文火慢炖时也别急。重要的不是站队“进”或“退”,而是看清盘子里装的是宫保鸡丁还是佛跳墙。毕竟,用做红烧肉的方法煮青菜,再努力也是白费劲。
风吹过稻田,稻穗越饱满的头垂得越低。或许真正的“荣”,从来不需要昂着脖子硬撑场面。当你能在进退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别人的评判标准,也就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