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chén róng rǔ
成语解释:升:上升;升沉:指仕途上的得失;荣辱:显荣与耻辱。指宦途上的升迁与降职、荣显与失意
成语出处:元·费唐臣《贬黄州》第四折:“下官苏轼,自被谗谮,远贬遐荒,谁想得复天日,我想升沉荣辱,好无定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升沉榮辱
英文翻译:Rise and fall
升:1.由低往高移动(跟“降”相对):升旗。上升。旭日东升。2.(等级)提高(跟“降”相对):升级。3.容量单位,符号L(l)。1升等于1000毫升。4.容量单位,10合(gě)等于1升,10升等于1斗。1市升合1升。5.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斗的十分之一。6.姓。
沉:1.(在水里)往下落(跟“浮”相对):石沉大海。星沉月落,旭日东升。2.物体往下陷:地基下沉。3.使降落;向下放(多用于抽象事物):沉下心来。沉得住气。把脸一沉。4.(程度)深:沉醉。沉痛。睡得很沉。5.分量重:箱子里装满了书,很沉。6.感觉沉重(不舒服):胳膊沉。头沉。“沈”
荣:1.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本固枝荣。2.兴盛:繁荣。3.光荣(跟“辱”相对):荣誉。荣耀。虚荣。荣获冠军。4.姓。
辱:1.耻辱(跟“荣”相对):羞辱。屈辱。奇耻大辱。2.使受耻辱;侮辱:折辱。辱骂。丧权辱国。3.玷辱:辱没。辱命。4.谦辞,表示承蒙:辱临。辱承指教。
“升沉荣辱”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人生有起有落,有风光也有落魄。比如有人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形容祸福相依,今天丢了工作看似倒霉,说不定明天创业反而成了老板。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爱用成语概括人生起伏?或许因为这些短小的句子能快速传递经验,像浓缩的智慧胶囊,帮我们在复杂现实中找到参照。
举个例子,朋友创业失败后总念叨“虎落平阳被犬欺”。我问他:“你现在真是‘被犬欺’吗?”他苦笑:“客户撤单、员工离职,连房东都催房租。”但一年后他调整方向,公司居然起死回生,他又改口说“东山再起”。你看,同一个人的经历,用不同成语描述就变成完全不同的故事——这说明升沉荣辱本无常,关键看我们站在哪个时间点解读。
再比如《史记》里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当时他被街头混混羞辱,谁能想到后来成了大将军?有人质疑:“忍一时之辱真的有用?”其实重点不在“忍”,而在“清醒”——韩信清楚自己的目标不是打赢混混,而是留命施展抱负。这种对荣辱的超越性认知,恰恰是现代人容易忽略的智慧。
我常想,我们总把“荣”和“辱”对立看待,就像硬币必须分正反面。但现实更像是流动的河水,此刻的逆境可能是下个顺境的伏笔。就像苏轼被贬黄州,反而写就《赤壁赋》;褚时健74岁出狱种橙子,缔造“褚橙”传奇。他们未必刻意追求“荣”,只是专注做好眼前事,时间自然给出了答案。
面对升沉荣辱,或许最聪明的态度是“看山还是山”。得势时学范仲淹“不以物喜”,低谷时像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毕竟人生不是成语接龙,没有固定剧本,但每个转折点都藏着改写故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