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
  • tuì 退
  • wéi
  • ji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n tuì wéi jiù

成语解释: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

成语出处:唐·道宣《统论前议优劣并赞》:“披沥丹款,未纡黄道,进退惟咎,投措靡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

繁体字形:進退惟咎

英文翻译:The only way to go

进退惟咎的意思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退:1.向后移动(跟“进”相对):后退。倒退。进退两难。2.使向后移动:退兵。退敌。把子弹退出来。3.退出;离开:退席。退职。退伍。退伙。引退。4.减退;下降:退色。退烧。潮水已经退了。5.退还:退钱。退货。退票。把这份礼退了。6.把已定的事撤销:退聘。退婚。

惟:1.同“”。2.思想;思考:思惟(现在通常写作思维)。3.文言助词。常用在年、月、日之前:惟八月既望。

咎:1.过失;罪过:咎由自取。2.责备;处分:既往不咎。3.凶:休咎(吉凶)。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无论选择前进还是后退,似乎都会引发问题?比如,朋友找你帮忙搬家,但那天你正好有重要会议。如果拒绝,朋友可能失望;如果请假,工作可能受影响。这时候,“进退惟咎”的困境就出现了。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记载的历史事件中。东晋时期,将军桓温在军事决策时面临两难:继续北伐可能粮草不足,撤军又会失去民心。部下劝他:“此时进则粮匮,退则民怨,实乃进退惟咎。”这句话精准描绘了决策者陷入双重压力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困境真的无法破解吗?其实关键在于权衡利弊。就像现代职场中的项目负责人,当团队进度落后时,若强行赶工会牺牲质量,按部就班又可能错过商机。这时候不妨与各方沟通实际情况,寻找折中方案。某科技公司产品经理就曾通过拆分功能模块、分批交付的方式,既保证了核心功能如期上线,又为后续优化留出时间。

个人认为,“进退惟咎”不仅是古代典故,更是现代人决策困境的缩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选择。与其焦虑于“怎么做都是错”,不如建立自己的价值排序体系。就像那位产品经理的选择,本质上是在用户需求和公司利益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观察生活中的案例会发现,真正高明的解决方式往往在“进”与“退”之外。有位班主任处理学生矛盾时,没有直接判定对错,而是组织双方进行角色互换辩论。这种跳出框架的思考,既化解了冲突,又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这提示我们:当遇到看似两难的处境时,或许需要第三个视角来破局。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困境往往与沟通质量密切相关。某次社区改造项目中,居民最初反对拆除老树,认为会破坏环境;政府则担心影响工程进度。经过三次听证会后,双方协商出移植古树并补种新苗的方案。这说明,充分的对话能让看似对立的选择找到共存空间。

理解“进退惟咎”的现实意义,不在于记住这个成语本身,而在于培养面对复杂局面时的思考能力。就像厨师面对挑剔的食客,既不能完全迁就口味,也不能固执己见,而要在专业建议和客户需求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种智慧的习得,或许才是应对现代生活挑战的真正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