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tuì shī suǒ
成语解释:见“进退无所”。
成语出处:清·唐才常《辨惑》:“然则漠视君民,孤身遁世,进退失所,首鼠两旁,其与存者几何?”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走投无路
繁体字形:進退失所
英文翻译:To get in and out of the way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退:1.向后移动(跟“进”相对):后退。倒退。进退两难。2.使向后移动:退兵。退敌。把子弹退出来。3.退出;离开:退席。退职。退伍。退伙。引退。4.减退;下降:退色。退烧。潮水已经退了。5.退还:退钱。退货。退票。把这份礼退了。6.把已定的事撤销:退聘。退婚。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所:1.处所:场所。住所。各得其所。2.明代驻兵的地点,大的叫千户所,小的叫百户所(后来只用于地名):海阳所(在山东)。前所(在浙江)。后所(在山西)。沙后所(在辽宁)。3.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诊疗所。指挥所。招待所。4.a)用于房屋:这所房子。b)用于学校等:一所医院。两所学校。5.姓。6.跟“为”或“被”合用,表示被动:为人所笑。看问题片面,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7.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表示中心词是受事:我所认识的人。大家所提的意见。8.用在“是…的”中的名词、代词和动词之间,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全国的形势,是同志们所关心的。9.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各尽所能。闻所未闻。
“进退失所”这个成语,到底该用在哪些场景里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小张刚入职新公司,发现自己被安排到一个完全陌生的项目组,既不了解业务,又不敢贸然开口问同事。这时候他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想主动请教怕被笑话,保持沉默又影响工作进度,这种两头为难的状态,就是典型的“进退失所”。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举棋不定”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差异在于客观环境的限制。比如老王打算跳槽,既舍不得现在的稳定待遇,又向往新公司的发展空间,这种属于主观纠结;但如果是公司突然裁员,员工面临“要么降薪留任,要么拿补偿金失业”的硬性选择,这就构成了进退失所的客观困境。
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市场部要推出新产品,提前发布可能准备不足,拖延上市又会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这时候决策层往往需要顶着压力做取舍,就像在湍急的河流中寻找踏脚石,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平衡。这种情况下用“进退失所”来形容,既准确又生动。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容易让人陷入进退失所的境地。比如年轻人面对“留在大城市996还是回老家考编制”的选择时,表面上看是自由选择,实则被房价、婚恋、养老等现实因素捆住手脚。这种时代性的集体困境,或许正是成语焕发新生命力的土壤。
如何破解这种困局呢?不妨参考老船工的智慧:遇到激流时不要硬闯,先把船稳住观察水势。去年我们团队接了个紧急项目,在客户催促进度和保证质量之间,我们选择先做最小可行性方案争取时间,同时暗中完善细节,最终既守住了底线又满足了需求。有时候,创造性地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框架,才是走出进退失所的关键。
观察历史会发现,诸葛亮空城计正是化解进退失所的经典案例。当司马懿大军压境,守城兵力不足,撤退又恐遭追击,他便用心理战术创造了第三条路。这提醒我们:当客观条件限制选择时,主观能动性往往能打开新局面。就像雨天没带伞的人,与其纠结跑不跑,不如观察哪里有屋檐可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