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ò jiāng míng shì duō rú zéi
成语解释:鲗:乌贼,墨鱼。形容多而纷乱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俏皮话·乌龟雅名》:“古人有言曰:‘过江名士多如鲗’,我就叫过江名士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过江名士多如鲗
英文翻译:Many famous people crossing the river are like quarry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鲗:[乌鲗](wūzéi)同“乌贼”。
“过江名士多如鲗”这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它形容的是某个场合或领域里人才扎堆的现象,就像鲗鱼(一种群居性淡水鱼)过江时密密麻麻的样子。举个例子:某科技展会上,一位创业者边走边感叹:“这一层全是人工智能展台,过江名士多如鲗,找个投资人比找停车位还容易!”
自问:这成语只能用在正式场合吗? 完全不是。比如朋友聚会时,看到满屋子会弹吉他的人,你就可以打趣:“今晚我家客厅真是过江名士多如鲗,都能组个乐队开演唱会了。”这种接地气的用法反而让成语更鲜活。
最近参加行业论坛时深有体会。主会场里坐着几十位上市公司CEO,走廊上随处可见拿着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有人开玩笑说:“现在连去洗手间都得排队,真应了那句过江名士多如鲗。”这种真实场景的代入感,比教科书式的例句更容易让人记住。
个人观察:现在很多成语都在经历“场景迁移”。就像“过江名士多如鲗”,原本可能用于形容文人雅士聚集,现在用在互联网大会、电竞比赛甚至网红直播间都合适。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这种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有个有趣的对比案例。去年某县城举办“返乡人才招聘会”,组织者特意在宣传文案里写:“别看我们小地方,如今也是过江名士多如鲗。”这种打破地域偏见的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古韵,又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类相对冷门的成语时,可以适当配合解释。比如在文章里写:“招聘现场过江名士多如鲗——用本地话说就是‘专家教授多得能下饺子’,二十家企业当场敲定合作意向。”这样既保持文采,又确保读者理解无障碍。
语言就像流动的江河,成语则是河床里的鹅卵石。当“过江名士多如鲗”这样的表达被重新打磨,用在描述程序员扎堆的科技园区,或是主播云集的电商基地,那些传承千年的文字便在新的时代继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