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míng jù bài
成语解释:犹言身名俱灭。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6回:“今日为公孙枝所诱,死于王城,身名俱败,岂不哀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身败名裂
繁体字形:身名俱敗
英文翻译:body gone and reputation ruined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俱:[jù]全;都:百废俱兴。面面俱到。[jū]姓。
败: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败国。立于不败之地。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败侵略军。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败垂成。不计成败。4.毁坏;搞坏(事情):身败名裂。伤风败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5.解除;消除:败毒。败火。6.破旧;腐烂:败絮。败肉。7.凋谢;枯萎:败叶。塘里的荷花都败了。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9.使败落:败家。
“身名俱败”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名声和地位都毁掉了”,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重大错误或道德瑕疵,导致社会声誉和个人成就同时崩塌。比如《史记》中记载的商纣王,原本继承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却因暴虐无道、沉迷享乐,最终落得国破人亡,连史书都将他钉在“昏君”的耻辱柱上——这就是典型的“身名俱败”。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会走到这一步?其实核心问题往往出在“自我约束的失效”。比如现代某知名企业家,早年靠创新赢得赞誉,却在成功后放松底线,用财务造假维持虚假繁荣。结果公司股价暴跌、个人信誉归零,半生努力化为泡影。这类故事揭示了一个规律:成就越大,越需要警惕欲望对原则的侵蚀。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成功不等于安全”。就像建筑高楼需要稳固的地基,名声和地位也需要持续的正向行为来支撑。历史上“江郎才尽”的故事里,南朝才子江淹年轻时才华横溢,后来却因追求权势荒废创作,最终被人嘲笑“江郎才尽”——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身名俱败”?
我个人认为,当代社会尤其需要理解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在流量至上的网络时代,有人靠博眼球快速成名,却因缺乏真才实学迅速跌落。比如某网红靠夸张人设吸粉百万,后被揭穿造假带货,粉丝集体脱粉反踩。这种案例说明:速成的名声就像沙堆城堡,经不起真相的浪潮。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比喻:人生就像登山,名声是别人看到的山顶旗帜,而品德才是脚下的登山靴。只顾插旗却忘了保养靴子的人,迟早会从高处滑落。唐代诗人白居易说“立身有本末,处世须始终”,保持初心与底线,或许才是避免“身名俱败”的最佳护身符。
下次听到这个词时,不妨当作一面镜子:我们是否在追求目标时,也守护住了最珍贵的东西?毕竟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名声与品格共同生长的双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