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ò lù gōng xíng
成语解释:赂;贿赂;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公行:公开做。公开以财货行贿受贿。
成语出处:《魏书》:“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公开以货财进行行贿
繁体字形:貨賂公行
英文翻译:practise bribery or receive bribes publicly
货:1.货币;钱:通货。2.货物;商品:百货。南货。订货。销货。货真价实。奇货可居。商店来了一批货。3.指人(骂人的话):笨货。蠢货。好吃懒做的货。4.出卖:货卖。5.姓。
赂:1.赠送财物;用财物买通别人:贿赂。2.赠送的财物;买通别人的财物。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货赂公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贿赂像普通交易一样公开进行”,常用来形容腐败现象泛滥的社会环境。比如我们读历史时,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明朝末年,官员选拔不公,货赂公行,百姓对朝廷的信任逐渐崩塌。”这个例子中,贿赂成了升官发财的“明规则”,制度的漏洞让腐败变得肆无忌惮。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货赂公行的局面?”其实核心问题在于权力缺乏有效监督。比如某个虚构的小县城里,如果土地审批权集中在某位领导手中,而监管机制形同虚设,开发商自然会带着“礼物”频繁登门。当权钱交易成了默认选项,社会公平的天平就会倾斜。
不过换个角度看,成语也藏着警示意义。就像现在很多国家推行的“阳光法案”,要求官员公开财产,本质上就是给权力装上透明玻璃。我曾在工作中接触过某企业的反腐培训,他们用“货赂公行”的典故提醒员工:“别让一顿饭、一个红包,毁掉职业生涯和公司信誉。”这种古今对照的案例,让人更容易理解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或许有人疑惑:“普通人能做些什么?”我的观察是,抵制“小恶”同样重要。比如拒绝给孩子的老师塞红包,或者举报办事时遇到的索贿行为。去年某地市民集体实名举报污染企业行贿环保部门,最终促成案件查处,这就是“货赂公行”的反面教材——当越来越多人选择不沉默,腐败空间就会被压缩。
语言是时代的镜子,“货赂公行”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恰恰说明人们对清廉社会的永恒追求。如今电子招标系统、区块链存证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正在改写权力运行的逻辑。就像某位学者说的:“技术不会自动消灭腐败,但它能让暗箱操作留下擦不掉的痕迹。”这种进步本身,已经让成语背后的历史场景渐渐成为警示而非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