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ō
  • gōng
  • x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uō gōng xíng sī

成语解释: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繁体字形:托公行私

英文翻译:Do business on trust

托公行私的意思

托:1.用手掌或器物承举:托着茶盘。2.某些器物的座子和类似座子的东西:枪托。花托。3.衬;垫:烘云托月。托上一层纸。4.请人代办:委托。5.寄放:托儿所。6.借故推辞:托词。7.依赖:托福。8.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1托等于133.322帕。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成语评论

托公行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是公司采购员,老板让他买一批办公电脑,他却偷偷给自己家也配了一台高端游戏本,把费用算在项目开支里。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假借公事名义,满足私人需求”。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占便宜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是否存在职权滥用。比如社区主任用防疫物资发放的名义,优先给自家亲戚送口罩和消毒液,表面打着公益旗号,实际损害了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这种行为比单纯的占便宜更具隐蔽性和危害性。

工作中常见的情况是:用公司打印纸给孩子打印作业,出差时用公务车接送家人。这些看似小事,其实都在模糊公与私的界限。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基层岗位,越容易发生这类"小贪"行为,可能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如何识别托公行私的行为?有个简单判断标准:看受益者是否与执行者有直接私人关系。去年某地民政系统曝光的案例中,工作人员将贫困补助金优先发给自家表亲,这就是典型的制度性漏洞被私人利用。

个人认为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责任意识缺失。就像学生时代值日生把打扫工具带回家,虽然东西不值钱,但破坏了集体信任。现代社会更需要建立阳光透明的监督机制,比如现在很多单位推行的采购公示制度,就有效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当公权力和私人利益产生交集时,选择坚守原则还是趁机谋利,往往就在一念之间。那些能守住底线的人,最终会赢得更长久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社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