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ō
  • gōng
  • b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uō gōng bào sī

成语解释:借公事报私怨。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繁体字形:托公報私

英文翻译:Report to the public

托公报私的意思

托:1.用手掌或器物承举:托着茶盘。2.某些器物的座子和类似座子的东西:枪托。花托。3.衬;垫:烘云托月。托上一层纸。4.请人代办:委托。5.寄放:托儿所。6.借故推辞:托词。7.依赖:托福。8.压强的非法定计量单位。1托等于133.322帕。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成语评论

托公报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借着办公事的名义,偷偷满足自己的私心。比如某公司部门经理和下属有私人矛盾,却借着“优化团队”的名义把对方调离核心岗位,表面说是为了公司发展,实则是为了排挤看不顺眼的人。

为什么有人会选择“托公报私”? 这种行为往往披着合理化的外衣,既能达到个人目的,又不容易被旁人察觉。比如学校班长以“维持纪律”为由,故意在老师面前夸大某同学的错误,其实是因为两人之前有过争吵。这种情况就像给私怨穿了件正义的外套,容易混淆视听。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某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物资发放,却把更好的资源优先分给和自己关系好的住户。当被质疑时,他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为了保证资源有效利用”。你看,公家的秤杆稍微偏一偏,私人的口袋就装满了。

如何识别这类行为? 关键要看结果受益人是谁。真正为公办事的人,决策会惠及大多数人;而托公报私者往往会让特定个体或小团体获得超额利益。就像采购员坚持选用某家质量平平的供应商,如果这家公司恰好是他亲戚开的,这里头八成有问题。

我个人观察发现,预防这类现象不能只靠道德约束。完善的监督机制更重要——比如重大决策必须三人以上签字,经费使用要定期公示。透明的流程就像照妖镜,能让那些藏在公章后面的私心无所遁形。

其实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权力就像放大镜,会让人性的弱点变得更明显。与其完全依赖个人觉悟,不如建立让好人更好做事、坏人难做恶的机制。毕竟阳光照到的地方,暗箱操作的空间自然就小了。

"托公报私"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