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ò
  • rán
  • guàn
  • t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ò rán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成语出处: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学问、事理等方面

繁体字形:豁然貫通

英文翻译:suddenly see the whole thing in a clear light

豁然贯通的意思

豁:[huō]1.裂开:豁了一个口子。纽襻儿豁了。2.狠心付出很高的代价;舍弃:豁出三天工夫也得把它做好。[huò]1.开阔;开通;通达:豁然。豁达。显豁。2.免除:豁免。[huá]见〖划拳〗(豁拳)。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那种“灵光一闪”的时刻?比如盯着数学题苦思冥想三天,突然发现解题的关键步骤,原本混乱的思路瞬间清晰——这就是“豁然贯通”的具象化体现。

为什么人们常把豁然贯通与长期积累关联?举个现实案例:程序员调试代码时反复修改参数未果,某天洗澡时突然想到变量命名规则的问题,返回电脑前十分钟就解决了bug。这种突破看似偶然,实则是前期试错经验在潜意识中沉淀后的必然触发。

豁然贯通是否等同于顿悟?不妨观察孩童学骑自行车的过程。当TA第20次摔倒后终于掌握平衡技巧,眼中迸发的惊喜光芒,正是量变引发质变的最佳注脚。这种认知跃迁往往发生在持续实践与主动反思的交汇点上。

有人质疑这种体验是否可复制。我曾在博物馆看到青铜器修复师的工作场景:他们对着残片观察数月,某天突然拼接出完整纹样脉络。这种专业领域的贯通时刻,本质上是对碎片信息的系统性重组能力,而非神秘主义式的天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刻意留白反而能促进思维贯通。就像整理杂乱房间时,先把所有物品摊开在地,再重新分类归位。当我们停止机械接收信息,给大脑留出整理空间,那些看似无关的知识点自然会显现联结的路径。

最近重读《庄子》庖丁解牛篇,忽然理解所谓“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状态,正是古代智者对豁然贯通的艺术化表达。这种认知突破带来的愉悦感,或许就是人类保持求知欲的核心动力之一。或许下一次豁然贯通的时刻,就在你坚持思考的某个瞬间。

豁然贯通的造句

  1. 造句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疑智慧;读书,使人豁然贯通,柳暗花明;读书,使人博学多识,学富五车;读书,使人无忧无虑,回味无穷;读书,使人思想查上翅膀,感情淀放花蕾。
  2. 造句 听了他对时局的分析,大家都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3. 造句 要没有你的指点,我就是一味苦思,也无法对这个道理豁然贯通。
  4. 造句 老子"无为"的哲理经老师讲解后,我便豁然贯通了。
  5. 造句 听了他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分析,我们都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6. 造句 听了他对时局的分析;同志们都有豁然贯通的感觉。
  7. 造句 经过大师的指点,我对这套魔术的诀窍才豁然贯通。
  8. 造句 对高深的动力物理学,他研究半年后,便豁然贯通了。
  9. 造句 把札文反复细看,看了十来遍,忽然豁然贯通,竟悟出一个道理来。
  10. 造句 看到他露出会心的微笑,我就知道他对这问题,已经豁然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