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óng
  • huì
  • guàn
  • t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óng huì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秦牧《艺海拾贝 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

繁体字形:融匯貫通

英文翻译:interconnect

融汇贯通的意思

融:1.融化:消融。春雪易融。2.融合;调和:融洽。水乳交融。3.流通:金融。4.姓。

汇:1.河流会合:汇为巨川。2.聚集:汇总。3.通过银行或邮局把款项划拨到别处:汇款。电汇。4.指外汇:创汇。套汇。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成语评论

“融会贯通”这个成语听起来很抽象,但生活中其实处处能找到它的影子。比如一个厨师学会了煎炒烹炸的技巧后,突然发现“火候控制”的原理也能用在泡茶上——这就是融会贯通。知识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死记硬背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学生背诵数学公式时,如果只是机械记忆,遇到应用题照样不会做;但当他发现物理中的抛物线运动和数学二次函数图像其实是同一个原理时,两种学科的知识突然就通了。这种顿悟时刻,就是融会贯通在发挥作用。

工作中也能看到这种现象。我观察过一位资深设计师,她能把建筑设计的对称美学用在网页排版上,还能把音乐节奏感转化为视觉动效。她说:“专业壁垒是人为划定的,真正的好创意都是跨界生长出来的。”这种打破界限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

有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同样读十本书,有人只能复述内容,有人却能写出新观点?关键就在于是否建立了知识网络。就像玩乐高积木,单独的方块价值有限,但当它们互相连接时,才能搭建出城堡、飞船或者任何你想象得到的东西。

个人认为,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这种能力。信息碎片化严重,如果不会把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很容易陷入“知道很多,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困境。我学编程时深有体会:当把变量、循环这些基础概念和现实中的自动化场景联系起来后,代码突然就变得生动起来。

培养这种能力其实有迹可循。最近在教孩子做手工时发现,当他意识到剪纸的折叠技巧可以用在包装礼物上,眼睛都亮了起来。这可能就是教育的本质——不是往脑子里装知识,而是点亮连接知识的火花。毕竟,世界本身是个整体,我们的认知方式也该如此。

融汇贯通的造句

  1. 造句 如果再将脑海中的记忆和肉体真正融汇贯通的话,也许实力还能有一个飞跃!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第二天。
  2. 造句 此乃大成境界即七大属性兼具,融汇贯通,再无属性之分,生生造化,变化无穷。
  3. 造句 我的剑术,已经全部被你学走了,剩下的,就靠你融汇贯通。
  4. 造句 我的破空掌,终究还是没有融汇贯通,缺了一些灵性。
  5. 造句 但一日不能将这些真气融汇贯通,化为己有,胖子就好象在身上带了个计时炸弹,且随着功力的渐渐提高,这种危险就会越来越严重。
  6. 造句 所谓诸法相通,无论是剑法还是拳术,都可以互相融汇贯通。
  7. 造句 公孙志晚年授徒四人,将自身武艺融汇贯通,根据剑招的快慢和力度的大小,融入自己的心得。
  8. 造句 雄鹰展翅飞翔蓝天,大雁南北迁栖天际,银燕可飞向大洋彼岸,南北极地世界各州。把经济文化外贸的交流,人际民俗语言融汇贯通。“国际民航日”飞出亚洲,飞向世界,飞向美好的明天。
  9. 造句 吾之技,曰‘天貅飞浪’也,初习十八式,式式变化相联,合计三百二十四般变化,其中种种融汇贯通,十八可成一,威力巨增……
  10. 造句 这六般变化分开使用,威力都相当于人阶高级武技,若是融汇贯通,即成虎鹤双形神通,威力绝大,神妙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