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án gǔ lùn jīn
成语解释: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成语出处: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夸夸其谈
繁体字形:談古論今
英文翻译:talk about past and present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既有历史厚度,又能照见当下。比如"刻舟求剑",原本讲楚人坐船掉剑后在船舷刻记号,等船停下才下水找剑。这看似愚蠢的行为,在当代职场上却常有重现——有人守着五年前的销售方案,就像守着船舷的刻痕,完全忽略了市场环境早已"船行千里"。
有人会问:为什么"前车之鉴"至今仍被反复提及?明朝张居正改革时总结过前朝教训,现代企业做战略决策时总要看行业失败案例。去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就有企业因为忽视电池安全的前车之鉴,重蹈覆辙损失数亿。历史不会重复,但教训的基因总在传承。
"饮水思源"在移动支付时代有了新注解。当我们秒速转账时,可曾想到山西票号百年前的银票流通?有次在博物馆看到清代汇单,忽然意识到现代金融的便捷不是凭空而来。个人认为,科技发展越快,这种追溯本源的思考越珍贵,就像参天大树总要回望最初的那粒种子。
"破釜沉舟"的狠劲适合当代创业吗?项羽当年渡河后沉船砸锅,现代创业者押房贷款时何尝不是背水一战。但值得思考的是:孤注一掷是否需要配套的"应急预案"?见过太多初创团队把破釜沉舟当作鲁莽的借口,其实真正的勇气应该包含风险评估的智慧。
从"守株待兔"到"流量等待",人性中的侥幸心理穿越时空依然鲜活。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曾经指望某个爆款视频带来持续关注,结果就像守着树桩的农夫。后来调整策略主动出击,反而开辟了新赛道。这印证了成语的警示意义:机遇需要主动创造,不能被动等待。
当我们在直播间喊着"家人们"时,是否记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智慧?真正的信任积累需要时间沉淀。就像老字号的招牌不是靠营销话术,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品质坚守。在这个即时反馈的时代,或许更需要理解"大器晚成"的深层哲理。
站在5G时代回望,会发现很多成语都在完成跨时空对话。昨天参加智能家居展,看到自动调节室温的系统,突然想到"未雨绸缪"的升级版——科技让预见性防护变得触手可及。这些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恰似古树新枝,既扎根传统,又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