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ng
  • lùn
  • j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ǎng gǔ lùn jīn

成语解释:谈论古今事情,形容话题广泛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谭天说地,讲古论今,惊得先生一字俱无。”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话题广泛

繁体字形:講古論今

英文翻译:talk about past and present

讲古论今的意思

讲:1.说:讲故事。2.解释;论述:讲明。讲课。这是一本讲语法的著作。3.商量;商谈:讲价。讲和。4.讲求;注重:讲卫生。讲政策。5.就某方面说:讲念书他不行,讲干活可是一把手。6.古又同“斠()(jiào)”。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成语评论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每个成语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比如「亡羊补牢」,字面意思是羊跑了才修补羊圈,但实际想表达的是「出了问题及时补救」。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试想工作中漏掉重要邮件,立刻跟进并调整方案,不正是「亡羊补牢」的灵活运用吗?

「水落石出」常被用来形容真相大白的过程。比如邻居家孩子打碎玻璃却互相推诿,直到调取监控才让事实清晰。有人疑惑:成语是否只能用在负面事件?其实不然——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验证理论,这种追求真相的精神同样适用,成语的边界比我们想象中更宽广。

「画蛇添足」的故事源自战国时期,有人比赛画蛇时非要添上四只脚,反而输了比赛。现代人常犯类似错误吗?确实如此:设计师给简约风海报硬加炫光特效,程序员在高效代码里嵌套冗余功能。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过度修饰,反而掩盖了核心价值。

有人提出质疑:古人创造的成语是否适用于瞬息万变的今天?以「柳暗花明」为例,原指山穷水尽时突现转机,现在常用来形容创业者在困境中找到新赛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人性与规律始终相通——这正是成语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所在。

个人认为,成语不应被束之高阁。它们就像文化基因,能帮助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快速调用前人智慧。下次遇到复杂状况时,不妨想想「庖丁解牛」:找准关键节点,复杂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毕竟解决问题的核心逻辑,千百年来从未改变。

最后分享一个冷知识:「胸有成竹」最初是夸赞画家文同的创作状态,如今已演变为对周全计划的赞美。语言始终在流动,但内核始终鲜活。当我们用「破釜沉舟」形容孤注一掷的勇气时,与项羽当年的决绝依然血脉相连——这种文化共鸣,正是汉语最动人的力量。

讲古论今的造句

  1. 造句 刘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古论今,大家都听得入了迷。
  2. 造句 还好他每日与外星人为伍,大家讲古论今,相互交流,又常与灵儿作伴,学习娱乐颇不寂寞。
  3. 造句 死人可真沉啊,这一点村里的老人以前给他讲古论今的时候没少提过,但是今**才是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了,原来死人是这么地沉。
  4. 造句 这里的环境幽雅,气息宜人,讲古论今,纵谈兵法,自然没有比这里再合适不过的地方了。
  5. 造句 虞舜经常把他留在身边,向他讲古论今,教他为人处世。
  6. 造句 张叔夜是从东宫出去的人,赵桓作太子时,张叔夜身为太子左庶子,君臣朝夕相对,讲古论今,吟诗唱和,极为相得。
  7. 造句 就连孙九、张三和那几个见多识广的刀客,每逢休息时,都喜欢围到徐大眼身边来,喝上一碗热水,然后听这个博学多闻的后生讲古论今。
  8. 造句 张忠祥千恩万谢了绍武,他俩住在一间屋里,谈天说地,讲古论今,十分相契。

"讲古论今"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