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 zhǒ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ú shū zhǒng zǐ

成语解释: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读书人

繁体字形:讀書種子

英文翻译:model of scholar-officials

读书种子的意思

读:[dú]字的念法;读音:异读。“长”字有两读。[dòu]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后来把“读”写成“逗”。现代所用逗号就是取这个意义,但分别句逗的标准不同。见〖句读〗。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种:[zhǒng]1.物种的简称:小麦是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小麦属的一种。虎是哺乳动物猫科豹属的一种。2.人种:黄种。黑种。白种。3.类别;种类:工种。兵种。语种。4.生物传代繁殖的物质:高粱种。麦种。传种。配种。5.指胆量或骨气(跟“有、没有”连用)。6.表示种类,用于人和任何事物:两种人。三种布。各种情况。菊花的颜色有好几种。7.姓。[zhòng]种植:种田。种麦子。种棉花。种牛痘。[chóng]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成语评论

哎,你说这“读书种子”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形容那些天生爱读书、能静下心钻研学问的人嘛!比如老张家的孩子,从小抱着书啃,邻居都说:“这孩子真是块读书种子,将来准有出息!”你品,这词儿带点传承的味儿,像种子发芽似的,学问一代代传下去。

那问题来了——为啥用“种子”比喻读书人?嘿,你想想啊,种子埋土里得浇水施肥才能长,读书不也一样吗?光有天分不够,还得靠后天努力。比如小王虽然脑子灵光,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师摇头叹气:“可惜了这块读书种子,没好好‘施肥’啊!”

要说现代人还适用这词不?必须的!前阵子看到个新闻,说快递小哥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考雅思,网友狂赞:“这才是新时代的读书种子!”你琢磨琢磨,现在获取知识多容易啊,手机一点啥都有,但能沉下心系统学习的人,照样配得上这称号。

不过我得插句个人看法——现在有些家长把“读书种子”理解歪了。隔壁李婶天天逼孩子刷题到半夜,嘴里念叨着“当读书种子就要吃苦”,这哪是培养种子,简直是拔苗助长嘛!真正的读书种子,得是自个儿从心里长出求知欲,你说对吧?

最后提个有意思的现象:电子书普及后,“读书种子”还非得捧着纸质书吗?我表弟整天拿着Kindle读文献,他导师反倒夸:“现在这样的读书种子更难得!”你看,形式不重要,关键在有没有那颗持续生长的“种子心”。话说回来,你身边有没有让你眼前一亮的读书种子呢?

读书种子的造句

  1. 造句 我想,即便朱棣听信姚广孝的话,不杀方孝儒这样的读书种子,明代的文运,也决不会盛到哪里去。
  2. 造句 他们可都是读书人,最最聪明的读书种子!傍晚的阳光已经开始发黄,柔柔地照在张松龄等人的脸上,将他们脸上的软毛照得晶莹透亮。
  3. 造句 祖宗有德,出了个天生的读书种子。
  4. 造句 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5. 造句 章主事边上看着,都得老眼有些湿润,难得的读书种子,面对这张大人如此强权,毫不避让,这丁秀才,或者一条筋,但这风骨实在难得。
  6. 造句 要说这王海也确实是一个读书种子。
  7. 造句 期待每一粒“读书种子”都能成长于丰壤沃土,沐浴着阳光雨露。
  8. 造句 于是如今的族长,也就是他爹决定改变策略,让很有读书天分的二房长子赵岩去考功名,他则学习经商,好养活着赵姓大族,然后培养读书种子来光耀门眉。
  9. 造句 又过了一会儿,某个方向有一尊强横的修士觉醒,下一瞬间,天空中出现一个少年修士,唇红齿白,白衣飘飘,手中拿着一柄折扇,俨然一个读书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