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ruò lù rén
成语解释: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漫然视若路人,甚而等之仇敌,败坏彝伦,灭绝天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指关系疏远
繁体字形:視若路人
英文翻译:regard as a stranger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视若路人”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想象一下:曾经亲密的朋友突然对你冷若冰霜,见面时连个眼神交流都没有,仿佛你们只是街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这就是“视若路人”最生动的写照。比如同事小王在部门调整后突然对老搭档小李不理不睬,连订餐时都刻意绕开对方,这种态度转变恰如成语所描述的疏离状态。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种疏远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往往比表面更复杂。可能是利益冲突下的自我保护,比如张经理在得知下属要竞聘同岗位后突然终止每周的咖啡之约;也可能是情感创伤后的心理防御,就像刘阿姨在发现闺蜜传播自家隐私后,从此在菜市场遇见都假装没看见。这种刻意保持距离的行为,本质上是人际关系中的紧急制动按钮。
当遭遇被视若路人的处境,我们该如何应对?不妨参考陈医生的处理方法。发现发小在同学群长期潜水却活跃在其他群聊,他既没追问也没指责,而是保持每周分享医学知识的习惯。三个月后对方主动私聊咨询健康问题,冰封的关系自然解冻。这个案例揭示:给予空间比强行沟通更重要,持续释放善意比质问更有效。
现代社会的“视若路人”现象其实暗藏转机。在写字楼电梯里,两个部门主管经过三个月“视而不见”后,因共同参与公益项目重新建立合作;社区里互不招呼的邻居,通过宠物交流群发现彼此都养柯基犬。这些转变提醒我们:当代人际关系具有流动性和修复可能,今天的陌路或许正是明天新关系的起点。
观察发现,智能手机普及正在改变“视若路人”的表现形式。地铁车厢里并排坐着的夫妻各自刷着短视频,餐桌旁的情侣忙着给美食拍照修图,这种新型的数字疏离本质上也是某种程度的“视若路人”。但有趣的是,当其中一方的手机没电时,往往会开启久违的真实对话——科技既制造隔阂,也创造重新连接的契机。
面对人际关系中的冷暖变化,最重要的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心态。就像老赵对待退休后同事的态度:既不刻意维系每段关系,也不对渐行渐远耿耿于怀。这种从容,或许才是应对“视若路人”最智慧的姿态。毕竟,人生的列车总会有人上下,重要的是珍惜同路时的温暖,淡看分别后的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