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ī xíng jǔ bù
成语解释:比喻行动谨慎规范;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比喻墨守陈规;不知变通。规、矩:原为测绘工具;这里比喻为原则、规矩。
成语出处:《晋书 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規行榘步
英文翻译:behave correctly and cautiously
规:1.画圆形的工具:圆规。两脚规。2.规则;成例:校规。革除陋规。3.劝告:规劝。规勉。4.谋划;打主意:规划。规定。5.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矩:1.画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矩尺。2.法则;规矩:循规蹈矩。
步:1.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步。跑步。寸步难移。走了一步棋。2.阶段:初步。事情一步比一步顺利。3.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步。4.旧制长度单位,1步等于5尺。5.用脚走:步入会场。亦步亦趋。6.踩;踏:步人后尘。7.用脚步等量地:步一步这块地够不够三亩。8.姓。9.同“埠”(多用于地名):盐步。禄步。炭步(都在广东)。
“规行矩步”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它常被用来形容人做事过于拘泥于规则,缺乏灵活性。比如一位新入职的员工,每天严格按照公司五年前的流程手册操作,即使同事提醒他某些步骤早已优化,他仍坚持“按规矩来”。领导委婉评价他:“小张工作态度端正,但有时候过于规行矩步,反而影响效率。”
有人可能会问:遵守规则难道不是好事吗?确实,规矩是维持秩序的基石。比如交通信号灯系统,如果人人都规行矩步地遵守,事故率会大幅降低。但问题在于,成语强调的是“过度遵守”的状态。就像疫情期间有社区机械执行“禁止聚集”政策,连独居老人买菜都被阻拦,这种缺乏人性化的操作就陷入了规行矩步的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职场新人更容易规行矩步,而资深员工更懂得“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曾有位实习生因为报销单上差2元出租车票,非要等到次日补票才肯提交申请,结果耽误了整个部门的预算结算进度。这个案例让我深刻意识到,理解规则背后的本质目的,比严守表面流程更重要。
当代教育领域也存在类似讨论。有些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完成固定量的习题,连生病发烧都不例外。这种规行矩步的教育方式,短期可能提升成绩,长期却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专家建议:应该像园丁修剪树木那样,既提供成长框架,又保留自然舒展的空间。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规行矩步的处事方式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接受度差异显著。在日本严谨的制造业体系里,严守操作规程被视为职业美德;而在硅谷的创业文化中,突破常规往往更受推崇。这提醒我们:评价某种行为是否属于“规行矩步”,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判断。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重复性工作正在被程序取代。人类独有的创造力、应变能力显得愈发珍贵。或许,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是“知规矩而不拘于规矩”的智慧——就像优秀的爵士乐手,既深谙乐理,又能即兴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