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ào
  • láng
  • ch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ǔ bào láng chóng

成语解释: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虎豹狼虫

英文翻译:Tiger, leopard and Wolf

虎豹狼虫的意思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

豹:1.哺乳动物,像虎而较小,身上有很多斑点或花纹。性凶猛,能上树,捕食其他兽类,伤害人畜。常见的有金钱豹、云豹、雪豹、猎豹等。通称豹子。2.(Bào)姓。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虫: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虫。网虫。可怜虫。应声虫。糊涂虫。

成语评论

成语中的“虎豹狼虫”常用来形容危险或难以应对的环境。比如“虎视眈眈”描述暗中紧盯目标的威胁感,“如狼似虎”比喻行动凶猛或欲望强烈。这些动物在成语中的形象,往往与力量、野性或危机相关。

为什么这些动物被选作比喻?虎、豹、狼、虫在自然界中各有生存策略:虎的爆发力、豹的敏捷、狼的协作、虫的顽强,恰好对应人类社会中不同挑战的缩影。比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冒险与收获的关系,暗含对复杂局面的主动应对。

现代人如何理解这类成语?我曾观察到一个现象:职场中常说“团队要有狼性”,但过度强调竞争可能忽视协作本质。实际上,“狼群战术”的精髓在于分工明确与目标统一,而非单纯比拼攻击性。这提醒我们,理解成语需结合时代语境,避免片面化。

以“虫多不痒”为例,本意是问题太多反而不焦虑,但换个角度看,也揭示出人类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性。就像自然界中昆虫通过数量保障种群延续,现代社会中的个体也能从群体智慧中找到生存策略。

这类成语的价值,在于用简短意象引发深层思考。下次遇到“虎豹狼虫”相关的表达时,不妨多问一句:它究竟在描述客观危险,还是在映射主观心态?答案或许能帮助我们在复杂情境中更快找到突破口。

虎豹狼虫的造句

  1. 造句 他使了一个法天相地的神通,这四周的虎豹狼虫,满山群怪被都战战兢兢,魂飞魄散。
  2. 造句 ‘昨日与那猴头战了一场,止捉得虎豹狼虫之类,更未捉得一个猴精。
  3. 造句 野牛力气最大,可它还不是成了虎豹狼虫口中之食?
  4. 造句 客人,进入巴山可以,可一旦进入深山,除了虎豹狼虫出没,很易迷路。
  5. 造句 那就每年举行狩猎,在与虎豹狼虫的搏斗中,练武艺、练胆量、练军纪、练战术。
  6. 造句 大胆火娃,今虽被虎豹狼虫所困,但你休想吐火伤我。
  7. 造句 更奇怪的是最后一位,天使身材骷髅头,摇头晃脑,东张西望,一会振翅飞飞飞,一会落地走走,这一路也不知惊走了,多少虎豹狼虫。
  8. 造句 其实,我也想走,可一想到把老板娘这样一个弱女子,独自留存这个地方,面对这群虎豹狼虫,格外于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