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ǔ xīn jiāo sī
成语解释:焦思:焦急地思索。形容用尽心思,想方设法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又说他苦心焦思六七年,竟不能把太平天国消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苦心焦思
英文翻译:Think hard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焦:1.火候过大或火力过猛,使东西变硬变脆或烧成炭样:烤得又焦又脆。衣服烧焦了。2.由于缺少水分,变得干枯、干燥:焦渴。唇焦舌燥。3.着急:心焦。焦急。4.指焦炭:炼焦。5.焦耳的简称。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苦心焦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拆开看其实很接地气——就像你为了解一道数学题,抓掉几根头发还画了满桌草稿纸的样子。比如公司里有个程序员小李,为了修复系统漏洞连续三天睡在办公室,连做梦都在敲键盘。同事问他为啥这么拼,他说:“这个bug不解决,用户连支付按钮都点不了。”这种既焦虑又专注的状态,可不就是“苦心焦思”的活例子?
有人可能会问:费这么大劲值得吗?去年有个开面馆的老张给了我答案。他为了研究“让面条更劲道”的配方,把厨房变成了实验室,试了二十几种面粉配比,甚至半夜打电话问山西的亲戚怎么做手擀面。现在他的店成了网红打卡点,食客都说“这面嚼着带劲儿”。你看,很多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都是苦心焦思的必然。
最近刷短视频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手工匠人做把紫砂壶要三个月,直播间里总有人催“快点做”。这让我想到,在追求效率的时代,苦心焦思反倒成了稀缺品。就像上周我邻居家孩子备战高考,每天凌晨两点还亮着台灯。她妈妈说:“这丫头魔怔了”,可成绩出来比模考高了六十多分。有时候,那些让我们看着都累的执着,恰恰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不过话说回来,苦心焦思和钻牛角尖怎么区分?去年我们团队做项目时就踩过坑。有个同事非要把APP图标改三十多版,结果耽误了整体进度。后来主管说了句话特别在理:“烧脑要烧对地方,就像炒菜不能光盯着葱花切多细”。这提醒我们,专注和偏执之间,差的就是个目标导向的清醒认知。
有个老故事特别应景:王羲之写《兰亭序》时,把毛笔头都咬烂了。现代人可能觉得夸张,但如果你试过为重要提案改十几版PPT,肯定能懂那种既崩溃又兴奋的感觉。上周我刚经历类似情况——给客户做的方案被推翻五次,最后在第六版加了个动态数据可视化,对方当场拍板。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后的豁然开朗,大概就是苦心焦思最好的回报。
突然想起去年参观过的手工制墨作坊。老师傅说:“好墨条要捶打十万次,少一下都不行。”这话听着像夸张,但看着他从清晨到日暮重复同一个动作,忽然理解了什么叫做“匠心”。在这个AI都能写论文的时代,愿意为件事反复琢磨的人,反而显得特别珍贵。就像我写这篇文章,虽然改了七八遍,但每次调整都能发现更贴切的表达方式——这可能就是思考的魔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