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liáng wén xiù
成语解释: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成语出处:语本《孟子 ·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奢华生活
繁体字形:膏粱文綉
英文翻译:Gaoliang embroidery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继晷(guǐ)。2.糊状的东西:牙膏。药膏。3.中成药剂型之一。在常温时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可分为内服膏、外贴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的转动部位上,使润滑:膏车。2.把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掭:膏笔。
粱:1.高粱。2.古指品种特别好的谷子。3.精美的主食:膏粱。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绣:1.用彩色的线在绸、布上织出花样、图案或文字等:刺绣。绣花。绣被面儿。2.绣好的成品:湘绣。
膏粱文绣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膏粱"指肥肉和细粮,"文绣"是华美服饰,合起来就是形容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比如:"这位公子从小生活在膏粱文绣之中,连稻谷长在土里还是树上都分不清。"
为什么用食物和衣服形容富贵?古代物质匮乏的年代,能顿顿吃肉穿绸缎,就是顶配生活了。这个成语像面镜子,既照出阶级差异,也暗示着养尊处优可能带来的认知局限。
现代人用这个成语,常带着点调侃意味。比方说:"现在的网红餐厅,把泡面装在金边瓷碗里,倒真有点膏粱文绣的意思。"你看,时代在变,但追求表面光鲜的心态始终存在。
这种生活方式有问题吗?关键在"度"。锦衣玉食本身没错,但若因此失去感知真实世界的能力,就像温室里的名贵兰花,经不起半点风雨。我见过不少家境优渥的朋友,反而更注重体验生活,主动去山区支教或街头摆摊。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物质享受和精神成长要并驾齐驱。就像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贵气不在于穿金戴银,而在于内心的丰盈。下次看到有人挥金如土时,或许可以想想:这是膏粱文绣的虚浮,还是历经沉淀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