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ào chún qí shé
成语解释:歧舌:卖弄口才,说话反复无常。极力用语言打动人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生平迂愚,耻以文字媚人,况敢膏唇歧舌,以诳知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
繁体字形:膏唇歧舌
英文翻译:Anointing lips and tongue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继晷(guǐ)。2.糊状的东西:牙膏。药膏。3.中成药剂型之一。在常温时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可分为内服膏、外贴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的转动部位上,使润滑:膏车。2.把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掭:膏笔。
唇: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歧:1.岔(道);大路分出的(路):歧途。2.不相同;不一致:歧义。歧视。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膏唇歧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拆开看其实很有趣。膏唇指的是“油嘴滑舌”,歧舌则是“说话模棱两可”。合起来,它形容一个人说话圆滑却缺乏诚意,甚至可能故意误导别人。比如,有人夸你“这件衣服特别显瘦”,但实际心里觉得你穿得并不合适,这就有点“膏唇歧舌”的味道了。
为什么这个成语值得警惕?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表面夸赞,实则敷衍”的场景。比如同事对你说“你的方案很有创意”,但转头却悄悄推翻你的建议。这种“说漂亮话却不办实事”的行为,本质上就是用语言的糖衣掩盖真实意图,长期来看反而会破坏信任。
怎么避免成为“膏唇歧舌”的人? 我的观点是:真诚比技巧更重要。与其用模棱两可的话讨好他人,不如直接表达清晰的观点。比如朋友问你“我的新发型如何”,与其说“挺特别的”,不如坦率说“我觉得刘海短了点,但颜色很适合你”。这种方式既保留了善意,又避免了虚伪感。
一个真实案例:某次团队讨论时,小王明明发现方案有漏洞,却只说“大家辛苦了,这个方向挺有意思”。结果项目推进后问题爆发,反而让所有人陷入被动。这恰恰说明——含糊其辞的“好听话”,可能比直接的批评危害更大。
如何在现代社交中用好这个成语? 我们可以用它提醒自己:沟通时少点套路,多点坦诚。比如面对客户的过度吹捧,可以半开玩笑地说:“您这‘膏唇歧舌’的功力,我都快当真了!”既化解尴尬,又暗示对方需要更直接的交流。
语言就像镜子,照出一个人内心的态度。与其追求华丽的辞藻,不如让每句话都带着真实的温度。毕竟,长久的关系从来不是靠“说话漂亮”建立的,而是靠“做事漂亮”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