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n mó gǔ jī

成语解释: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繁体字形:肩摩轂撃

英文翻译:go in a jostling crowd

肩摩毂击的意思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摩:[mó]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厦。2.抚摸:摩弄。3.研究;切磋:揣摩。观摩。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把衣服摩平了。挲(sa)。

毂:[gū][毂辘](gū·lu)同“轱辘”。[gǔ]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

击:1.打;敲:击鼓。旁敲侧击。2.攻打:袭击。声东击西。3.碰:撞击。肩摩毂(gǔ)击。4.接触:目击。

成语评论

肩摩毂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看个例子。早高峰地铁站里,乘客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背包蹭着肩膀,鞋子踩着后跟,这时候用“站台上肩摩毂击,连转身都困难”来形容,是不是比单纯说“人多”更生动?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形容现代都市吗?”当然不是。想象北宋汴京的虹桥,挑担的货郎、骑马的商贾、坐轿的官人挤作一团,车轴互相碰撞发出吱呀声,这不正是《清明上河图》里“肩摩毂击”的真实写照?连宋朝人都懂用四个字说清热闹场面。

那用这个成语要注意什么?关键在把握“拥挤中有动态”的特质。比如元宵灯会,人流缓缓挪动,花灯照亮一张张兴奋的脸——这时说“肩摩毂击”就比用“水泄不通”更有画面感,因为它暗示着人群在流动中产生的摩擦与碰撞。

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转折句里。比如先描写繁华市集“商铺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接着转折“但肩摩毂击的街道东头,有位老伯始终慢悠悠扫着落叶”。强烈的动静对比,瞬间让场景立体起来。

下次写作文时,与其反复用“人山人海”,不如试试这个成语。就像给文字装上行车记录仪,既拍到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又录下了熙熙攘攘的人声,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听见时代的脚步声。

肩摩毂击的造句

  1. 造句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2. 造句 桃花会上肩摩毂击,人山人海。
  3. 造句 眼望并排而坐,肩摩毂击、琰笑凤生的福康安和巴特尔,阿贵阵阵心痛。
  4. 造句 餐馆门口,人们肩摩毂击,这时挤进来一个衣着华丽、体形丰满的年轻女人。
  5. 造句 此与河北经纬路皆人迹罕到之处,今则肩摩毂击也。
  6. 造句 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
  7. 造句 沿河两边,店铺栉比,街巷纵横,行人车马,肩摩毂击。
  8. 造句 的大雄,红男绿女,相互说笑,真是人山人海,肩摩毂击,把大雄桌前桌后都堵塞得水泄不通。
  9. 造句 “前明以来,傍滩为市,凡仕宦之莅止,商贾之出入,士民之聚散,肩摩毂击,恒络绎不绝。
  10. 造句 市肆贸迁,皆四远之货,奔走射利,皆五方之民,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