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g qiān jiū wéi
成语解释:绳:束缚,扶正;愆:过失;纠:纠正。指举发过失,纠正错误
成语出处: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中丞之职,非徒绳愆纠违,亦当顾国家大体。”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举发过失,纠正错误
繁体字形:繩愆糾違
英文翻译:Correction of rope faults
绳:1.用各种纤维或金属丝拧成的条状物。2.特指木工用的墨线。引申指标准,再引申指按一定标准去制裁:绳墨。绳之以法。3.继续。
愆:1.罪过;过失:以赎前愆。2.错过;耽误:愆期。
纠:1.缠绕:纠纷。纠缠。2.姓。3.集合:纠合。纠集。4.纠正:纠偏。有错必纠。
违:1.不遵照;不依从:违背。违反。违法。违约。违章。阳奉阴违。2.离别:暌违。久违。
“绳愆纠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职场中的例子吧:公司项目进度总卡在同一个环节,小李主动提出优化流程的建议。同事问他:“你这不是在挑刺吗?”他笑着回答:“绳愆纠违不是找麻烦,是帮团队跑得更稳啊!”
那在校园里怎么理解呢?想象班级卫生评比总垫底,学习委员发现值日表排班不合理。她重新调整分工时说:“咱们不是要互相指责,而是像绳愆纠违说的,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修正。”这里的关键在于:指出错误时如何避免让人难堪?核心在于用建设性态度提出解决方案。
生活中其实处处藏着应用场景。邻居王叔总把电动车推进电梯,物业张姐没有贴警告单,而是带着充电桩安装方案上门沟通。这种既解决问题又保全对方面子的做法,正是绳愆纠违的智慧体现。我总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温和的较真”——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法。
有人可能会问:指出别人的错误会不会显得太强势?其实成语本身就有平衡之道。就像园丁修剪枝叶,目标不是伤害树木,而是帮助它更好生长。工作中见过最聪明的管理者,会把绳愆纠违包装成“流程优化建议”,既达成修正目标,又让团队感受到共同进步的善意。
最后看个历史小故事。明朝海瑞整治官场风气时,曾把上司违规收礼的清单写成《督抚条约》公示,这种近乎耿直的绳愆纠违虽然见效,但也招来非议。这提醒我们:纠错力度需要匹配环境接受度,就像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猛药未必适合所有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