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ào liáng sān rì
成语解释:绕梁:在房梁间缭绕飘荡。(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三天。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繞樑三日
英文翻译:sonorous , resounding and prolonged
绕:1.缠绕:绕线。2.围着转动:运动员绕场一周。3.不从正面通过,从侧面或后面迂回过去:绕行。绕远儿。把握船舵,绕过暗礁。4.(问题、事情)纠缠:一些问题绕在他的脑子里。我一时绕住了,账目没算对。5.姓。
梁: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房梁。2.桥:桥梁。3.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梁。山梁。4.朝代名。1.南朝之一(502—557)。萧衍灭南齐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也称萧梁。为陈所灭。2.五代之一(907—923)。朱温灭唐后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为后唐所灭。5.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绕梁三日”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歌声或音乐的美妙。比如:“那位歌手在音乐节上的表演堪称一绝,高音部分如清泉击石,低音又如晚风拂面,余音袅袅,真是绕梁三日。”这样的描述,是不是让人瞬间联想到声音在耳边挥之不去的情景?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说是“绕梁”而不是其他东西呢?其实这里的“梁”指的是房梁,古人认为声音在房梁上盘旋不去,恰恰体现了音律的悠长与空间的共鸣。就像现代人听到一首老歌突然被触动,那种感觉不是“停在耳朵里”,而是“钻进心里”了。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邻居家孩子练习钢琴时,起初断断续续的琴声让人头疼。但某天突然听到完整的《月光奏鸣曲》从窗口飘出,音符像有了生命般在楼道里回旋。这种从噪音到艺术的转变,不正是“绕梁三日”从字面到情感的升华吗?
有人可能会质疑:现在短视频时代,十几秒的BGM还能产生“绕梁三日”的效果吗?我倒觉得,越是碎片化的信息轰炸,真正优质的声音反而更显珍贵。上周在地铁站听到街头艺人的口琴独奏,明明已经走出百米远,旋律还在脑海里自动循环——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绕梁三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不只适用于音乐。遇到一本好书、一场精彩的演讲,甚至朋友说的某句醍醐灌顶的话,都可能产生类似效果。关键不在于声音本身,而是那份触动心灵的“余韵”。就像吃过薄荷糖后喉咙的清凉感,好的内容总会在意识里留下绵长的轨迹。
最后想分享个观察:古人用“三日”这个时间单位特别巧妙——短到足够具体,长到足以形成记忆。这种时间弹性恰好映射了艺术感染力的特性:既需要瞬间的冲击力,又依赖持续的发酵过程。下次听到让你心头一震的声音时,不妨静静感受它在你精神空间里“绕梁”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