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pú sān rì
成语解释:酺:聚饮。大聚饮三天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饶安县言白雉见。”裴松之注引《魏书》:“赐饶安县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犒赏等
繁体字形:大酺三日
英文翻译:Three days of Da Huang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酺:聚饮。特指命令所许可的大聚饮。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大伙儿听说过“大酺三日”这成语不?说白了,它原本指古代皇帝下令让老百姓连喝三天酒庆祝大事儿,现在多用来形容特别热闹的场面。举个例子哈——老张的儿子考上清华,街坊邻居直接摆流水席,那架势简直像“大酺三日”,连隔壁村的人都跑来蹭饭了!
哎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普通庆祝有啥区别?关键就在“持续性”仨字儿!普通聚会顶多一晚上,但要是像去年世界杯夺冠时,整条商业街挂满彩旗、露天屏幕24小时直播,商家们搞促销整整七十二小时,这才算得上现代版“大酺三日”嘛。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人真扛得住这么造吗?我二叔去年搞五十大寿,头天晚上喝高了,第二天直接去医院挂水。所以个人觉得啊,老祖宗的智慧得辩证着用——热闹归热闹,可别把庆祝变成遭罪。就像吃火锅得配凉茶,凡事都得讲究个平衡不是?
再看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其实挺反映咱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你看每逢春节,从腊月廿三小年开始,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这种延绵半个月的欢腾劲儿,可不就是“大酺三日”的Plus版本?要我说啊,这种文化基因早融进骨子里了,要不然双十一购物节咋能年年破纪录呢!
最后给个小贴士:下次公司年会要是连开三天团建,不妨笑着跟老板说“咱这是要搞大酺三日啊”。不过记得带解酒药,毕竟——老祖宗可没说狂欢必须伤身对吧?生活嘛,还是得细水长流才够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