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b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ū sú zhī bèi

成语解释: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没有文化的人

繁体字形:麤俗之輩

英文翻译:Vulgar people

粗俗之辈的意思

粗:1.(条状物)横剖面大(跟“细”相对,2.(长条形)两长边的距离不十分近:粗线条。粗眉大眼。3.颗粒大:粗沙。4.声音大而低:嗓门儿粗。粗声粗气。5.粗糙(跟“精”相对):粗瓷碗。去粗取精。这个手工活儿太粗了。6.疏忽;不周密:粗疏。粗心大意。7.鲁莽;粗野:粗暴。粗话。粗人。8.略微:粗知一二。粗具规模。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辈:1.行辈;辈分:长辈。晚辈。同辈。老前辈。小一辈。2.等;类(指人):我辈。无能之辈。3.辈子:后半辈儿。

成语评论

什么是“粗俗之辈”?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厉,但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让人皱眉的行为。比如同事小王在办公室大声擤鼻涕,还随手把纸巾扔在地上,周围人尴尬得不敢吭声。这时候你可能会想:“难道他不知道这样不礼貌吗?”其实,粗俗行为往往源于习惯而非故意。有人从小没学过餐桌礼仪,吃饭吧唧嘴成了自然反应,他们未必存心冒犯他人。

为什么有些行为会被贴上“粗俗”标签?这和不同环境的标准有关。建筑工地的工人兄弟蹲在路边捧着海碗吃面,这叫豪爽;但要是西装革履的白领在高级餐厅这样做,可能就会被视作粗俗。关键要看场合与身份的匹配度。就像穿拖鞋逛街很寻常,但穿着拖鞋参加婚礼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如何避免成为他人眼中的粗俗之辈?有个简单办法:观察与模仿。参加新场合时,不妨先看看周围人的行为模式。公司年会不知道餐具怎么摆?先别急着动手,看看主管是怎么操作的。我发现很多人其实愿意指导新人,一句“这个餐巾该怎么用”就能化解尴尬,还能学到新知识。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对“粗俗”的定义太苛刻,我倒觉得这是文明进步的体现。二十年前公交车抢座司空见惯,现在主动让座已成常态。就像我邻居张阿姨,年轻时在地里干活扯着嗓门喊人,现在送孙子上幼儿园,会特意压低声音说话。环境改变人,人也在塑造环境,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希望。

遇到粗俗行为该当面指出吗?我的经验是分情况处理。陌生人的随地吐痰可以找清洁工处理,同事的满嘴脏话适合私下提醒。上周买菜时有个大叔插队,我笑着说了句“您是不是急着接孙子”,他愣了下反而主动退到最后。有时候,给个台阶比指责更有效。毕竟谁都可能无意间犯错,宽容点对大家都好。

说到底,“粗俗”就像衣服上的饭粒,自己看不见,别人看得清。定期照照“镜子”,问问信任的朋友“我有没有什么坏习惯”,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盲点。文明修养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不断自省调整的结果。就像小区里练太极拳的老人们说的:招式对了,气质自然就出来了。

粗俗之辈的造句

  1. 造句 这次吃饭是在一间小酒店里,里边的客人也大都是些粗俗之辈。
  2. 造句 艺术家永远是悲哀的,没人理解的!和你这粗俗之辈谈艺术根本是在浪费我修拉少爷的时间。
  3. 造句 呃,沈某乃一介粗俗之辈,哪敢在太子殿下以及众大才子面前献丑?
  4. 造句 乡下人大多粗俗之辈,能够与美国教授一有钱的文化人为邻非常欢喜,见面老远就打招呼,陈大爷也从不摆架子,和蔼可亲,你跟他笑笑,他就和你拱手作揖。
  5. 造句 在别人面前不要用别人听不懂的方言讲话,而要用自己本来的语言;谈吐要像有教养的人,不要像粗俗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