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ī
  • l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sú zhī lèi

成语解释: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成语出处: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记范伯》:“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負俗之纍

英文翻译:The burden of worldliness

负俗之累的意思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成语评论

负俗之累」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被世俗的烦累所牵绊」,常用来形容人因过度在意他人眼光或社会规则而失去自我。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有才华,却不敢追求梦想?」答案可能就藏在这个成语里——他们被世俗的标准压得喘不过气,担心失败会被嘲笑,最终选择随大流。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想象一位喜欢画画的年轻人,家人却要求他考公务员。他每天机械地刷题备考,画具早已落灰。别人夸他「踏实稳重」,他却觉得心里空了一块。这就是「负俗之累」的典型场景:社会期待像隐形的锁链,让人活成别人眼中的「正确模样」。

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

我曾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人们害怕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失败后要面对的议论。就像穿衣服,明明觉得某件衣服舒服,却因为「别人都穿正装」而放弃选择。这种从众心理像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让人失去判断力。

怎么跳出这个怪圈?

有个朋友的故事值得分享:她辞去高薪工作开咖啡馆时,亲戚都说「不稳定」。但她把店面设计成书吧+花房,反而吸引了一批忠实顾客。她的经历说明,与其被「应该怎么做」绑架,不如把世俗标准当作参考书而非教科书。适度在乎外界声音,但方向盘要握在自己手里。

这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

智能手机时代,社交媒体把「别人的生活」推到眼前。有人看到同龄人买房买车就焦虑,殊不知那些光鲜背后可能藏着贷款压力。我的观点是:清醒看待社会时钟很重要——25岁未必就要结婚,35岁转行也不丢人。真正的成熟,是在世俗框架中找到让自己舒展的姿势。

最后分享一句老话:「听多数人意见,和少数人商量,自己做决定。」面对负俗之累,我们需要的不是彻底反抗或全盘接受,而是像冲浪者一样:借助浪潮的力量,却能掌控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