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óng tú zhī kū
成语解释: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成语出处:《晋书 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窮途之哭
英文翻译:hopelessness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途:1.道路:路途。旅途。长途。道听途说。半途而废。用途。2.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诉。放声大哭。
“穷途之哭”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像是“在路的尽头哭泣”,但它的含义远比字面更深刻。它最早出自《晋书·阮籍传》,讲的是魏晋名士阮籍驾车漫游,遇到无路可走时放声大哭的故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会用“无路可走”的场景来表达情感?这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联?
举个例子,小李创业三年,项目始终不见起色,投资人撤资、团队解散,他在空荡荡的办公室呆坐一夜。朋友安慰他:“你这算不算现代版穷途之哭?”小李苦笑:“至少阮籍还能哭出来,我连眼泪都流不动了。”这个例子里的“哭”不一定是真实的眼泪,更像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宣泄。
有人可能会问:面对绝境只能哭泣吗?其实成语背后的逻辑更值得玩味。阮籍的“哭”并非软弱,反而是一种清醒——他看清了现实的荒诞,用极端行为表达对时代的反抗。就像现代人遇到职场瓶颈时,有人选择辞职旅行、有人投身公益,这些何尝不是另一种“穷途之哭”?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矛盾性。它既承认困境的客观存在,又通过情绪释放为转机留出空间。就像暴雨后的天空,哭过之后反而更清澈。现实中,很多突破都发生在“看似无路”的时刻:科学家实验失败999次后找到新方向,作家撕掉初稿后写出代表作,这种“绝处逢生”恰恰是“穷途之哭”的积极延伸。
再比如老张退休后突然失去生活重心,每天对着阳台发呆。女儿说:“爸您这是提前体验穷途之哭啊?”老张后来报名了社区大学,反而在书法课上找到新乐趣。这说明“穷途”未必是终点,可能只是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当原有的路径封闭时,新的可能性往往正在某处悄悄打开。
所以下次遇到看似走投无路的情况,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承认困境并不可耻,但更重要的是在情绪释放后重新出发。毕竟地球是圆的,就算朝着相反方向走,也可能抵达意想不到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