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 jīng guǐ pà
成语解释:让神仙吃惊,让鬼神害怕。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也指让人十分惊惧
成语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那士信足智多谋,熟于兵法,人号为‘小张飞’,使有一条铁鞭,神惊鬼怕。”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神惊鬼怕
英文翻译:Fear of ghosts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怕:1.害怕;畏惧:老鼠怕猫。任何困难都不怕。2.禁受不住:瓷器怕摔。3.担心:他怕你不知道,要我告诉你一声。4.表示估计,有时还含有忧虑、担心的意思:这个瓜怕有十几斤吧。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怕要出大问题。
"神惊鬼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威慑力极强的存在。比如古代将军镇守边关时,敌军远远望见他的旗帜便不敢前进——这种震慑效果,就能用"城头战旗飘扬,神惊鬼怕"来描述。战场上兵器相撞的火星在夜色中明明灭灭,仿佛连月光都在颤抖。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夸张的形容吗?其实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台风过境时树木连根拔起,神惊鬼怕的轰鸣声彻夜不息"这样的表达,反而能准确传递人类面对自然伟力时的震撼。去年目睹山火蔓延的场景,那吞噬天地的赤红烈焰,确实让人理解了这个成语的生命力。
在科技领域同样能找到对应场景。当工程师们调试新型量子计算机时,设备运转时发出的蜂鸣声带着某种未知的韵律,"实验室里蓝光闪烁,仪器发出的低频震动让在场者都有种神惊鬼怕的紧张感"。这种对未知技术的敬畏,与古人面对神秘力量时的感受异曲同工。
有个有趣现象是,这个成语正在衍生出新用法。上周参观机器人博览会,看到全自动机械臂以人类难以企及的精度组装零件,有位老者感叹道:"这些铁家伙干活的样子,真是神惊鬼怕的利索"。传统文化符号与前沿科技在这里产生了奇妙碰撞。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成语的使用关键在于把握分寸。就像烹饪时撒盐,适量能提鲜,过量则破坏口感。上周修改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人连续三段都用"神惊鬼怕"形容不同事物,反而削弱了表达力度。好的语言就像弓箭,张弛有度才能命中靶心。
从个人观察来看,这类成语的存续印证了汉语的包容性。它们像古老的榕树,主干承载着历史记忆,气生根却不断吸收新时代的养分。下次遇到令人震撼的事物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或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