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 jì wéi xū
成语解释: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国家破亡而成为废墟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重耳反国,起师而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社稷為墟
英文翻译:The country is a ruin
社:1.某些集体组织:诗社。报社。通讯社。合作社。集会结社。2.某些服务性单位:茶社。旅社。旅行社。3.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社。秋社。社日。社稷。4.姓。
稷:1.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2.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社稷。3.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墟:1.原来许多人家居住过而现在已经荒废了的地方:废墟。2.村庄:墟里。3.同“圩(xū)”。
“社稷为墟”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结合例子就很好懂了。比如:“昔日繁华的都城,如今社稷为墟,只剩断壁残垣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这里的“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物神,象征国家政权,而“为墟”就是变成废墟。整个成语就像一张老照片,拍下了一个国家从强盛到衰亡的对比画面。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古代场景里吗?”其实不然。举个例子,某科技巨头因决策失误导致破产,有人评价“曾经引领行业的巨头,如今社稷为墟”,这就把古代意象和现代商业社会巧妙结合了。成语的核心是强调“盛极而衰”的戏剧性转变,关键不在于具体时代,而在于这种强烈反差带来的震撼感。
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个成语常出现在历史纪录片里。比如讲述商纣王酒池肉林最终亡国的片段,解说词用“社稷为墟”收尾,画面立即浮现出殷商遗址的考古现场。这种用法特别能触发观众的代入感——我们仿佛看到权力大厦轰然倒塌的慢镜头,连带着对“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思考。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的警示作用。就像现代人看企业兴衰史会警惕“别重蹈覆辙”,古人用“社稷为墟”提醒当权者:别让眼前的繁荣蒙蔽双眼。它像立在历史长河边的警示牌,告诉每个时代的掌舵人:居安思危才能避免重演悲剧。
下次看到城市改造中拆除的老厂房,或许可以换个角度观察:那些锈迹斑斑的机器何尝不是另一种“社稷为墟”?时代浪潮里,没有永远的赢家,但每个存亡故事都在教我们读懂“可持续发展”的真谛。这种跨越时空的智慧,正是成语最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