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gé lù yòng
成语解释:格:规格,标准;录用:任用。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7回:“此外新进之士,有奇才异能的,亦应时破格录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选拔人才
繁体字形:破格録用
英文翻译:Exceptional employment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格:[gé]1.格子:方格纸。把字写在格儿里。四格儿的书架。2.规格;格式:品格。格律。合格。别具一格。3.品质;风度:人格。风格。性格。4.阻碍;限制:格于成例。5.某些语言中名词(有的包括代词、形容词)的语法范畴,用词尾变化来表示它和别的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例如俄语的名词、代词、形容词都有六个格。6.姓。7.推究:格物。8.打:格斗。格杀。[gē]形容某些碰击、断裂声:格格。格登。
录:1.记载;抄写:记录。登录。抄录。摘录。过录。有闻必录。2.录制:录音。录像。录放。录了一首歌。3.原指为备用而登记,后转指采取或任用:收录。录用。4.用作记载物的名称:目录。语录。同学录。回忆录。5.姓。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费用:用项。家用。3.用处:功用。多少总会有点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还很亮,不用开灯。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饭。请用茶。6.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笔写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书信):用特函达。9.姓。
提到“破格录用”,很多人会联想到“打破常规”的选拔方式。比如《后汉书》里记载的“举贤不避亲仇”,说的就是根据实际能力而非关系亲疏来选人。这种思路放到今天,像互联网大厂招聘时跳过学历门槛直接看项目成果,或者初创公司重用年轻人担任管理岗,都是现代版的“破格”。
为什么说“破格录用”能带来新气象?举个成语例子,“不拘一格降人才”直接点破核心:标准太死板,可能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被埋没。就像战国时期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既有谋士也有鸡鸣狗盗之徒,关键时刻各显神通。这说明,多元化的团队结构往往比单一标准筛选出的群体更具韧性。
破格录用会不会破坏公平?这要看具体场景。成语“伯乐相马”的故事里,九方皋相马只看本质而忽略毛色性别,最终找到千里马。放在职场中,当某个岗位需要特殊创造力时,传统的工作年限或证书反而可能成为束缚。比如特斯拉当年破格提拔23岁的工程师负责电池项目,正是看中了其突破性思维。
个人认为,破格的关键在于“动态适配”。就像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人才选拔也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标准。某次招聘中遇到位自考学历的候选人,虽然简历不亮眼,但现场演示的编程逻辑堪比专业竞赛选手,最终团队决定给机会,后来他主导开发的算法为公司节省了百万运维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破格不等于无原则。好比“拔犀擢象”这个成语,虽然强调选拔杰出者,但前提是要有明确的判断依据。某次内部晋升时,管理层跳过年资最长者选择中间梯队的员工,依据是过去半年解决问题的响应速度和创新方案数量,这种量化支撑让决策更具说服力。
未来的组织管理中,或许会出现更多“弹性人才观”。就像榫卯结构的精妙在于适配而非强行契合,当企业能更灵活地评估人的潜能,而不是纠结于标准化模板,反而能在激烈竞争中打开新局面。这种转变不仅需要决策者的魄力,更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