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chì
  • du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chì bù duó

成语解释: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成语出处:汉·杨雄《太玄·度》:“石赤不夺,节士之必。测曰:石赤不夺,可与有要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石赤不奪

英文翻译:Not to rob

石赤不夺的意思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赤:1.比朱红稍浅的颜色。2.泛指红色:赤小豆。面红耳赤。3.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赤卫队。4.忠诚:赤胆。赤诚。5.光着;露着(身体):赤脚。赤膊。6.空:赤手空拳。7.指赤金:金无足赤。8.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成语评论

石赤不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传递的坚定信念却非常值得琢磨。举个例子:一位科研工作者花了十年时间攻克技术难题,期间经历多次失败,却始终没有放弃目标。同事问他:“这么难的事情,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回答:“石赤不夺——就像红石头不会褪色,我的决心也不会被困难消磨。”这种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类意志力的表达方式,既生动又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坚持不懈’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不可逆转”的意味。如果说坚持是动作,石赤不夺更像是对状态的终极定义——不是“正在努力”,而是“根本不可能被改变”。就像有人尝试用颜料涂抹玉石,发现天然红色渗透在晶体结构中,外力无法覆盖或剥离,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性正是成语的精髓。

当代生活中,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比如选择转行的职场人,在家人质疑“三十岁改行太冒险”时,可以借用这个成语回应:“我的选择就像石赤不夺,不是鲁莽,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笃定。”这里既表达了坚定立场,又暗示了决策背后的理性思考,比单纯说“我有信心”更具文化厚度。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来形容那些“非功利性的坚持”。有个朋友连续七年自费做方言保护,周围人总说“这事没有商业价值”,他却说:“方言就像山里的红砾岩,就算没人欣赏,它本身的色彩永远不会消失。”这种超越现实考量的坚守,恰恰印证了成语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有些事物的存在价值,本就不需要外界认可。

下次遇到需要表明立场的场合,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当你说出“我的原则是石赤不夺”时,对方不仅能感受到你的态度,还会接收到背后的文化隐喻:你的坚持不是固执,而是像经过地质运动形成的红石,有着时间淬炼出的稳固质地。这种表达方式,或许能让沟通跳出非黑即白的争论,转向更有深度的价值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