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ó
  • nóng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duó nóng shí

成语解释: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密传》:“是以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宁积于人无藏于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不要错过播种季节

繁体字形:不奪農時

英文翻译:Do not seize agricultural time

不夺农时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农:1.农业:务农。农具。农田水利。农林牧副渔。2.农民:老农。茶农。菜农。3.姓。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成语评论

嘿,你听说过“不夺农时”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就是别耽误农民种地的好时机。比如古代官员下乡巡查,看到百姓在插秧,立马调头就走,还嘱咐手下:“咱们可别杵在这儿碍事,庄稼人等一场春雨比等圣旨还急嘞!”你瞅瞅,这不就是活学活用吗?

等等,为啥“不夺农时”这么重要呢?举个现代例子你就懂啦!去年老王承包了个果园,非要赶在梅雨季前搞什么“网红打卡墙”,结果耽误了修排水渠。后来暴雨一来,满树的水蜜桃全泡烂了。这事儿说明啥?老祖宗早就提醒过:天时就是农业的命根子,谁跟老天爷抢跑,谁就得吃大亏!

不过有人要问了:现在都用高科技大棚了,还用得着守旧黄历?这话对也不对。我邻居张姐搞无土栽培,人家照样盯着作物生长周期表操作。她说:“机器能控制温度湿度,但草莓成熟那20天窗口期,多等一周口感就变渣。”你看,现代农业讲究的是“科学版不夺农时”,新技术反而让老智慧焕发第二春!

要我说啊,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顺势而为”。就像咱年轻人熬夜赶项目,身体报警了还硬撑,这不就是夺了自己的“健康农时”嘛?换个思路,把重要会议安排在上午头脑清醒时,下午困了就眯会儿——这么干效率反而蹭蹭涨!所以说,甭管是种地还是过日子,把握节奏才是王道。

下次看到路边的油菜花开得金灿灿,不妨多想想: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不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守着时节、应时而动的成果吗?或许,把这种智慧揉进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