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o qíng shì mào
成语解释:矫情:掩饰实情。掩饰实情,故作姿态。亦作“矫情饰行”。
成语出处:《魏书·恩涬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睐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矯情飾皃
英文翻译:Affectation
矫:[jiǎo]1.把弯曲的弄直;纠正:矫正。2.强壮;勇敢:矫健。3.假托:矫命。[jiáo]〔矫情〕〈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别太矫。情(qing)。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饰:1.装饰;打扮:修饰。粉饰。2.装饰用品:首饰。3.遮掩:掩饰。文过饰非。4.扮演角色:他在《逼上梁山》里饰林冲。
貌:1.相貌:面貌。容貌。以貌取人。2.外表的形象;样子:全貌。貌合神离。3.姓。
说到“矫情饰貌”,这个词儿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说白了就是“装模作样”。比如同事小王明明对领导的方案满肚子意见,开会时却满脸堆笑说“特别有创意”,会后偷偷吐槽“这方案根本行不通”——这就是典型的矫情饰貌。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 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要么怕得罪人,要么想给自己留后路。比如有人为了融入新圈子,明明不爱喝咖啡,非要天天端着杯子发朋友圈,结果私下抱怨“苦得像中药”。这种矛盾看似可笑,但换个角度看,或许只是人在陌生环境中的一种试探性“生存策略”。
装模作样一定不好吗? 我倒觉得要分情况。就像演员上台前要化妆,某些场合的“适当修饰”反而能减少摩擦。但要是天天戴着面具过日子,就像穿了不合脚的鞋,迟早要磨破皮。有个朋友总爱在相亲时装文艺青年,结果真谈恋爱时连聂鲁达的诗集都拿反了,反倒弄巧成拙。
仔细观察生活,这类现象比比皆是。菜市场里摊主把蔫儿菜摆最上面,直播间的主播把滤镜开到失真,甚至有些家长在家长群里硬凹“佛系人设”——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某种程度的社会化表演。有趣的是,当所有人都知道彼此在“演”,反而形成种微妙的平衡。
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真诚? 我的经验是:看这个“人设”能撑多久。短期的权宜之计无可厚非,但若需要长期维护的形象,还是做自己更轻松。就像网购的衣服,图片再美,终究要合身才能穿出门。与其花心思粉饰太平,不如把精力用在提升真实力上,毕竟再精致的面具,也遮不住眼睛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