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o
  • qíng
  • s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ǎo qíng zì shì

成语解释:矫情:掩饰真情。掩饰真情,自我粉饰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官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矯情自飾

英文翻译:Affectation and self decoration

矫情自饰的意思

矫:[jiǎo]1.把弯曲的弄直;纠正:矫正。2.强壮;勇敢:矫健。3.假托:矫命。[jiáo]〔矫情〕〈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别太矫。情(qing)。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饰:1.装饰;打扮:修饰。粉饰。2.装饰用品:首饰。3.遮掩:掩饰。文过饰非。4.扮演角色:他在《逼上梁山》里饰林冲。

成语评论

矫情自饰”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放到实际场景里其实很常见。比如有人明明心里不爽,却非要挤出一副笑脸说“我没事啊”;或者明明想炫耀自己,却假装谦虚地说“这不算什么啦”。这些行为背后,其实都是在用刻意的方式掩饰真实情绪或意图。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精修自拍,配文却是“今天好丑,随便拍一张”。表面上在自嘲,实际是想让人夸她好看。这种行为算不算“矫情自饰”?当然算——用反向操作吸引关注,就是典型的不直接表达需求,反而通过掩饰来达到目的。

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做?或许是因为害怕暴露脆弱。比如职场新人小李,明明对工作任务一头雾水,却硬撑着说“我都懂”,生怕别人觉得他能力不足。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背后,其实是安全感的缺失。但问题来了:长期矫情自饰真的有用吗?答案可能让人意外——短期或许能蒙混过关,长期反而会消耗信任。

我自己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在社交中“不端着”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真诚的反馈。比如同事小王开会时直接说“这部分我还不太明白”,反而让大家觉得他踏实可靠。这说明适度的坦诚比过度修饰更有生命力——毕竟没有人能永远完美地“演”下去。

当然,生活中偶尔的“矫情自饰”也不必苛责。就像穿衣服要挑场合,人际交往中的适度修饰,有时确实是润滑剂。但关键在于分清“善意调整”和“过度伪装”的界限——前者是为了尊重他人,后者则是困在了自己的假面里。

最后想说,与其花心思琢磨怎么“演得更像”,不如试着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更舒服地做自己”上。毕竟,真正的自信从来不需要靠矫饰来证明,就像阳光下的露珠,透明反而更显璀璨。

矫情自饰的造句

  1. 造句 除此外,荣植最大的可怕在于,能够做到矫情自饰,别人根本看不透他。
  2. 造句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3. 造句 而他的兄长曹丕矫情自饰,最终立为太子。
  4. 造句 相反曹丕则颇能性情隐忍、矫情自饰,有例子为证: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所写的华美篇章,大家十分赞赏。
  5. 造句 究其原因,正是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饰”,被人抓住痛脚;而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扬长避短,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最终荣登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