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ù guāng rú dòu
成语解释: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成语出处: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目光如豆
英文翻译:very limited outlook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豆:1.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煮豆燃萁。目光如豆。2.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4.姓。
提到“目光如豆”这个成语,许多人会联想到“短视”或者“缺乏远见”。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说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别人的格局?”其实答案就在字面里——豆子那么小,盯着它看的人自然看不见更广阔的天地。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同事小王为了省下打车费,每天花两小时挤公交上班,结果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这时候有人评价他“目光如豆”,既点出了他省钱的小聪明,也暗示了这种选择背后更大的损失。这样的批评里是否带着善意?其实更多是提醒:别让眼前的芝麻挡住远处的西瓜。
再比如创业团队开会时,老板说:“我们要把广告预算全砸在短视频平台,其他渠道暂时不用考虑。”立刻有股东反对:“这种目光如豆的决策,会让品牌错过潜在的中老年客户群体。”这里既点明了决策的局限性,又给出了改进方向。有趣的是,成语本身像面镜子,照出决策者思考的边界。
我常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刷着15秒的短视频、追着即时热点,却容易忘记深耕某个领域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就像农民不会因为今天没下雨就放弃整片麦田,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在短期波动中守住长期价值。
最后分享个温馨的场景:孩子考试失利哭鼻子,家长摸着她的头说:“别目光如豆地盯着这次分数,三年后的高考才是真正的战场。”这句话既化解了当下的焦虑,又把视角拉到了更远的未来。你看,成语不只是批评工具,更能成为照亮前路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