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āng
  • j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ù guāng rú jìng

成语解释:眼光像镜子一般明亮

成语出处:宋·邹应龙《鹧鸪天》:“生日到,转精神。目光如镜步如云。年年长侍华堂宴,子子孙孙孙又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眼神

繁体字形:目光如鏡

英文翻译:Look like a mirror

目光如镜的意思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镜:1.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镜子(亦指“眼镜”)。镜台。镜匣。镜奁。铜镜。穿衣镜。2.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的各种器具,上面的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镜头。镜片。眼镜。胃镜。凸镜。凹镜。三棱镜。望远镜。显微镜。3.监察,借鉴:镜戒。4.照耀:“荣镜宇宙”。

成语评论

目光如镜”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眼神像镜子一样明亮透彻,实际用来形容一个人观察事物精准透彻,能看穿表象直达本质。比如面试场景中,一位面试官听完候选人侃侃而谈后,突然问道:“您简历中提到的项目成果,具体是独立完成还是团队协作?”这种瞬间抓住关键矛盾的提问,正体现了什么叫目光如镜——不是单纯听表面说辞,而是捕捉到语言中的模糊地带。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其实不然。老刑警王师傅有句口头禅:“二十年现场痕检,眼睛才能炼成筛子。”他能在凌乱的案发现场,从墙角的半枚鞋印判断出嫌疑人身高体重,这种本事正是长期专业训练与经验积累的结果。像镜子般的目光,既需要先天敏感度,更需要后天打磨。

日常生活中,这种特质是否总带来好处?笔者的邻居张老师就有切身体会。作为班主任,她能通过学生作业本上的字迹变化,准确判断孩子最近是否遇到家庭问题。虽然这让家长又敬又怕,但也确实帮助多个孩子及时获得心理疏导。可见目光如镜是柄双刃剑,关键看使用者抱着怎样的初衷。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浏览社交媒体时,面对海量资讯,能否像照妖镜般识别真假消息?去年某网红带货翻车事件中,就有消费者根据产品包装的细微色差,提前发现代工厂变更的真相。这种民间智慧,正是成语当代价值的生动印证。

培养这种洞察力是否有章可循?笔者的建议是:保持适度怀疑的同时,避免陷入疑神疑鬼的极端。就像鉴赏古董的行家,既要能识别赝品的破绽,也要懂得欣赏真品的韵味。毕竟,透彻的观察力应该成为理解世界的工具,而非制造隔阂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