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o yù qiè gōu
成语解释: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清吏条陈》:“盛宣怀不过邮传部大臣耳,倘使处于总协理大臣地位,则盗玉窃钩,何事尚不可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偷盗
繁体字形:盗玉竊鈎
英文翻译:Steal jade and steal hook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窃:1.偷;用阴谋手段夺取:行窃。窃位。2.暗中;偷偷地:窃听。窃窃私语。3.谦辞。称自己:窃以为。
钩:1.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钩子。秤钩儿。火钩子。2.形状像钩子的:蝎的钩子。钩针。3.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钩住树枝爬上去。5.研究,探寻:钩玄。钩沉。钩校(jiào)。6.牵连: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7.同“勾”。8.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钩贴边。9.古代兵器:钩戟。纯钩(剑名)。吴钩(刀名)。10.镰刀。11.古代称圆规。
哎,你瞧这“盗玉窃钩”四个字,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别急,咱先掰扯掰扯这成语啥意思。简单来说啊,它讲的是那些“抓小偷却分不清轻重”的事儿——有人偷了价值连城的宝玉,有人只顺走了挂肉的铁钩子,结果惩罚力度却差不多。你说这合理吗?害,说白了就是批评做事不看本质,一刀切可要闹笑话!
举个栗子哈。比如老张公司丢了两台电脑,行政部小王立刻全部门查监控、写检讨,结果最后发现是保洁阿姨误把电脑当废品收走了。你品,这不就是典型的“盗玉窃钩”式操作?明明是个误会,非要搞得像抓江洋大盗似的。要我说啊,遇事得先搞清是“玉”还是“钩”,别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那怎么判断事情的轻重呢?嘿,这事儿还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像古人说的“和氏璧与瓦砾”——同样是石头,价值能一样吗?现代社会也一样,老板弄丢合同章和实习生打碎咖啡杯,能按同一个标准追责吗?说到底啊,得学会用“价值标尺”量一量。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觉得现代人反而容易犯相反的错误。你看现在网上热点,动不动就把“钩子”当“宝玉”炒。比如明星换个发型能霸榜三天,真正重要的政策解读却没人看。这算不算另一种“盗玉窃钩”?依我看呐,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更得练就火眼金睛。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我家楼下超市最近抓了个偷巧克力的初中生,经理非要报警处理。要我说这就是没拎清轻重——孩子偷块三块钱的巧克力,批评教育不就完了?非得给人贴个“小偷”标签,这不是把“钩子”当“玉”来砸吗?要我说啊,做人做事都得讲究个“分寸感”。
说到底,“盗玉窃钩”这成语放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它就像面照妖镜,照出那些不会抓重点的糊涂账。记住咯,处理问题就像炒菜——火候过了要焦,火候不到夹生,关键得看清锅里到底是山珍海味还是家常小炒。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