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bù kě wéi
成语解释: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分句;指已陷入绝境
繁体字形:疾不可為
英文翻译:Be ill and do nothing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疾不可为”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也常用来比喻事情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比如有人会说:“医生说他这病已经疾不可为,只能尽量减轻痛苦了。”这时我们就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
那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成语?假设一家公司长期经营混乱,负债累累,员工纷纷离职,这时老板感叹:“现在想扭转局面,怕是疾不可为了。”这句话不仅点出问题的严重性,也暗示前期错失太多机会。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为什么还要用这个成语?其实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醒人们“预防胜于治疗”。就像身体出现小毛病时及时调理,远比拖到晚期才后悔更有意义。我遇到过一位长辈,总说“年轻时糟蹋身体,现在真是疾不可为”,这种亲身经历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疾不可为”并不代表完全放弃。比如在环保领域,某个地区的生态破坏虽然严重,但科学家们仍在尝试修复。这种明知难为而为之的精神,反而让这个成语多了层辩证的意味——既要承认现实,也要保留希望。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看似无解的困境。这时候不妨想想:是真的“疾不可为”,还是主观上过早放弃?曾经有朋友创业失败三次后觉得走投无路,结果第四次转型意外成功。这让我相信,很多事情的结局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
最后要提醒的是,过度使用这个成语可能带来消极暗示。与其总是想着“疾不可为”,不如换个角度思考——即便局面再糟糕,至少可以把握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就像老话说的:尽人事,听天命,这才是面对困境更健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