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à
  • lóng
  • diǎn
  • j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解释: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成语出处: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畫龍點睛

英文翻译:bring the painted dragon to life by putting in the pupils of its eyes

画龙点睛的意思

画:1.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画山水。画人像。画画儿。2.画成的艺术品:年画。壁画。油画。风景画。一幅(张)画儿。3.用画儿装饰的:画屏。画堂。画栋雕梁。4.姓。5.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画线。画押。画到。画十字。6.汉字的一笔叫一画:笔画。“天”字四画。7.汉字的一横叫一画。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点:1.液体的小滴:雨点儿。掉点儿了。2.小的痕迹:墨点儿。斑点。3.汉字的笔画,形状是“、”。4.几何学上指没有大小(即没有长、宽、高)而只有位置,不可分割的图形。如两直线的相交处、线段的两端都是点。5.小数点,如432.5读作四三二点儿五或四百三十二点儿五。6.表示少量:一点儿小事。吃点儿东西再走。7.用于事项:两点意见。8.一定的地点或程度的标志:起点。终点。冰点。沸点。据点。先突破一点。9.事物的方面或部分:优点。重点。特点。10.姓。11.铁制的响器,挂起来敲,用来报告时间或召集群众。12.旧时夜间计时用更点,一更分五点:五更三点。13.时间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14.规定的钟点:误点。到点了。15.点心:茶点。早点。糕点。

睛:眼珠儿:目不转睛。定睛一看。画龙点睛。

成语评论

说到“画龙点睛”,你可能会想到一幅画里龙被点上眼睛后突然活过来的场景。但现实中,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板让你改一份报告,你熬夜加了三个数据图表,结果第二天他说:“这几个图加得好,简直是画龙点睛!”这时候你就懂了——原来“点睛”就是让原本平淡的东西突然有了灵魂。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点睛”不可?直接画条完整的龙不行吗?其实关键在于“必要性”。比如写文章时,前面大段分析逻辑严谨,但结尾一句“所以,行动比空想更重要”直接戳中读者内心——这句话就是“点睛之笔”。没有它,文章像没蒸熟的馒头;有了它,瞬间香气四溢。

生活中这种智慧随处可见。去年我给朋友设计婚礼请柬,主视觉是水墨山水,看着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最后在新人名字旁添了只双飞燕,宾客们都说“一下子就有喜气了”。你看,0.1%的改动决定了99.9%的效果,这就是“点睛”的魔力。

不过要注意,点睛不是乱点。曾见同事为了凸显PPT“高级感”,给每页都加闪光动画,结果反而分散注意力。真正的点睛应该像吃重庆小面时的那勺辣椒油——放对了地方,整碗面才够味。这让我想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克制反而成了最稀缺的智慧。

说到底,画龙点睛的本质是抓住主要矛盾。就像做菜时最后撒的那撮盐,写歌时突然拔高的那个音,看似微小的动作,实则是多年功力的凝聚。下次当你觉得事情“差点意思”时,不妨停下来想想:这条龙的“眼睛”,我点到位了吗?

画龙点睛的造句

  1. 造句 画线部分是本文的画龙点睛。
  2. 造句 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3. 造句 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了中心思想。
  4. 造句 有效规划布局,合理使用空间,以小博大,画龙点睛,创造美味家居生活!
  5. 造句 最后的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 造句 画龙点睛的故事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7. 造句 文章的最后一段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8. 造句 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9. 造句 看你的文章生动不生动的,关键在于你那画龙点睛的一笔。
  10. 造句 大街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为圣诞节的气氛又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