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à
  • l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à lóng kè hú

成语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成语出处:清 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畫龍刻鵠

英文翻译:Draw a dragon and a swan

画龙刻鹄的意思

画:1.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画山水。画人像。画画儿。2.画成的艺术品:年画。壁画。油画。风景画。一幅(张)画儿。3.用画儿装饰的:画屏。画堂。画栋雕梁。4.姓。5.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画线。画押。画到。画十字。6.汉字的一笔叫一画:笔画。“天”字四画。7.汉字的一横叫一画。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

鹄:[hú]天鹅。[gǔ]射箭的目标;箭靶子:中鹄。

成语评论

画龙刻鹄”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背后藏着什么含义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人做事过于追求完美,反而弄巧成拙。比如有人想给朋友画一幅生日贺卡,原本画朵花就能表达心意,却非要照着名画《蒙娜丽莎》临摹,结果线条歪歪扭扭,最后连“生日快乐”都来不及写——这就是典型的“画龙刻鹄”。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龙’和‘鹄’来比喻?”其实这两个动物在古代都象征罕见而珍贵的事物。龙代表难以实现的宏伟目标,鹄(天鹅)则象征高洁但难以捕捉的对象。成语用这两个意象,正是为了强调“设定过高标准导致失败”的核心问题。

举个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张,第一次写会议纪要时非要模仿专业作家的文风,结果交上去的报告全是华丽辞藻,关键信息反而被淹没。主管哭笑不得地说:“咱们记录会议重点就行,不用搞成文学创作啊。”这种过度追求形式而忽略本质的情况,在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

我个人觉得,“画龙刻鹄”的教训不在于否定追求完美,而是提醒我们区分“理想”和“现实”。就像学做菜,与其纠结于把土豆丝切得像机器般均匀,不如先保证炒熟、调味合适。毕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特别是对于刚入门的新手。

再来看个反向案例:老李给女儿做风筝,虽然竹子骨架扎得歪斜,彩纸也贴得皱巴巴,但试飞时女儿却笑得特别开心。这件事说明,有时候放下对“像不像龙、像不像鹄”的执念,反而能收获意料之外的成果。目标的设定,或许应该跟着实际需求灵活调整。

最后不妨思考:当发现自己在“画龙刻鹄”时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给自己设个“完成线”,比如写文章先保证逻辑通顺,再考虑修辞;做方案先明确核心框架,再填充细节。先跨过60分的门槛,才有机会向90分迈进——毕竟,连龙爪子都没画出来的人,又怎么雕刻得出天鹅的羽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