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à zhī lòu bīng
成语解释:镂:雕刻。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殊路》:“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徒劳无功
繁体字形:畫脂鏤冰
英文翻译:draw on butter or carve ice
画:1.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画山水。画人像。画画儿。2.画成的艺术品:年画。壁画。油画。风景画。一幅(张)画儿。3.用画儿装饰的:画屏。画堂。画栋雕梁。4.姓。5.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画线。画押。画到。画十字。6.汉字的一笔叫一画:笔画。“天”字四画。7.汉字的一横叫一画。
脂:1.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里面的油质:脂肪。油脂。松脂。2.胭脂:脂粉。
镂:雕刻:雕镂。镂刻。镂花。镂空。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画脂镂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比如有人花了一整天用彩色笔在黄油上画画,结果太阳一晒,图案全化了;或者大冬天在结冰的湖面刻字,第二天冰融了,字迹也消失了。这些行为看起来努力,实则白费功夫。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做这种“无效努力”呢?
举个例子,小明为了准备考试,把课本上的公式抄了20遍,但完全没理解公式的含义,结果考试时题目一变就不会用了。这就是典型的“画脂镂冰”——努力的方向错了,就像在油脂上作画,再精致也留不住。这时候问题来了:如何避免陷入这种徒劳的困境?关键在于先确认“画布”是否适合创作。比如学习时先理解原理,工作前明确目标,比盲目行动更重要。
我曾在创业时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团队花三个月开发了一款复杂的功能,上线后却发现用户根本不需要。这就像在冰雕上精雕细琢,却忘了冰块迟早会融化。后来我们调整策略,先做用户调研再开发,效率反而提升了。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可持续的“画布”比技艺高超更重要——与其在易逝的载体上费心,不如找到能承载成果的平台。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无处不在。有人拼命加班却从不优化工作方法,就像不断往漏水的桶里灌水;也有人固执地维系消耗型人际关系,仿佛在流沙上盖房子。这时候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的付出是否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换个角度想,如果黄油不适合画画,可以改用画板;如果冰面容易融化,何不试试石刻?有时候调整载体比坚持错误更有智慧。
观察身边那些真正高效的人,他们往往擅长做“载体检测”。就像农民不会在盐碱地播种,渔夫不会在枯水期撒网。把“画脂镂冰”当作提醒信号,当发现努力迟迟不见成效时,或许该重新评估方向而非加倍用力。毕竟,找到对的战场,比打赢每一场战斗更重要——这个认知,可能比成语本身更值得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