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g
  • rén
  • t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ēng rén tú tàn

成语解释: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成语出处:北周·庾信《伤心赋》:“在昔金陵,天下丧乱,王室版荡,生人涂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社会时局

繁体字形:生人涂炭

英文翻译:A stranger besmears with charcoal

生人涂炭的意思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涂:1.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涂抹。涂饰。涂脂抹粉。涂上一层油。2.乱写或乱画;随意地写字或画画:涂鸦。信手涂上几笔。3.抹去:涂改。把写错的字涂掉。4.泥:涂炭。5.海涂的简称:涂田。滩涂。6.同“”。7.姓。

炭:1.木炭。2.像炭的东西:山楂炭。3.〈方〉煤:阳泉大炭(山西阳泉出的一种煤)。

成语评论

“生灵涂炭”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常用来形容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比如:“连年战乱让这片土地生灵涂炭,连喝口干净水都成了奢望。”短短几个字,画面感扑面而来——百姓像泡在泥沼里挣扎,又像被烈火灼烧般痛苦。

问题一:这个成语只能描述古代战争吗?当然不是!比如某地突发自然灾害后,若救灾不力导致民众生活艰难,就能说“灾后管理混乱,让本已脆弱的社会生态雪上加霜,几近生灵涂炭”。这说明成语的现代应用很灵活,关键在突显“群体性苦难”这个内核。

有次我在新闻里看到工厂排污导致整条河流变黑,村民守着脏水种地。当时脑海里立刻蹦出“生灵涂炭”四个字——环境破坏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涂炭”?这让我意识到,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能跨越时空,精准击中不同时代的痛点。

问题二:用这么沉重的成语会不会太夸张?这要看语境。比如描述某公司裁员,用“生灵涂炭”显然不妥;但若说贫富差距导致底层群体失去基本生存保障,这个成语就能引发更深层的思考。语言就像放大镜,关键看你想让读者关注什么。

有个有趣现象:我们常用“水深火热”替代“生灵涂炭”,因为前者更口语化。但仔细琢磨,“水深”还能游泳,“火热”尚有温度,而“涂炭”却是实实在在的毁灭感——草木烧成灰,人如蝼蚁在焦土上爬行。这种差异恰好说明,汉语的精妙在于每个词都有独特的情绪刻度

最后想说的是,成语从来不只是历史标本。当我们用“生灵涂炭”描述战乱、灾难或社会问题时,本质上是在传递一种警醒:人类的进步不在于消灭所有苦难,而在于永远对苦难保持敏感和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