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 pá jiù yǔ
成语解释:《宋书·乐志一》:“傅玄《琵琶赋》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后以“琵琶胡语”、“琵琶旧语”,表示对外屈辱求和之意。
成语出处:《宋书·乐志一》:“傅玄《琵琶赋》曰:‘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古语
繁体字形:琵琶舊語
英文翻译:Old Pipa language
琵:〔琵琶〕拨弦乐器。体半梨形,曲颈,四弦。戴假指甲弹奏。音域广阔(能奏所有半音),音色独特,技法丰富。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
琶:见〔琵琶〕
旧:1.过去的;过时的(跟“新”相对):旧时代。旧经验。旧社会。不要用旧脑筋对待新事物。2.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跟“新”相对):旧书。旧衣服。窗纱旧了。3.曾经有过的;以前的:张家口是旧察哈尔省省会。4.老交情;老朋友:怀旧。念旧。亲戚故旧。5.姓。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琵琶旧语”这个成语,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可能会有点懵。它究竟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它比喻用旧的方法或经验应对新问题,就像弹着老调子的琵琶,虽然熟悉,但可能不太合时宜。举个例子:公司想用十年前的管理模式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简直是“琵琶旧语”,难怪业绩一直没起色。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更直白的说法?其实成语的魅力就在这儿——四个字能说清复杂的概念。比如朋友总用“多喝热水”安慰生病的你,你可以调侃:“你这关心人的方式真是‘琵琶旧语’,该更新版本啦!”既点出了问题,又不失幽默感。
再举个现实场景:学生用死记硬背应付需要创新思维的考试题,老师摇头说:“‘琵琶旧语’可拿不到高分,得学会变通啊。”这里既批评了旧方法,又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提醒那些陷入思维惯性的人,毕竟时代在变,解决问题的工具箱也得跟着升级。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好奇:哪些场合最适合用这个成语?我的观察是,它特别适合职场沟通或家庭教育。比如团队会议上,领导强调“不能总靠加班解决效率问题,这属于‘琵琶旧语’”,既委婉点出问题,又不会让同事难堪。这种表达方式,比直接说“老方法不行”更容易被接受。
当然,成语本身没有好坏,关键看怎么用。就像琵琶本身是美妙的乐器,重点在于演奏者能否弹出新曲调。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用“琵琶旧语”来点醒对方,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能准确传达与时俱进的理念,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