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é
  • b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í pá bié bào

成语解释:旧时指妇女弃夫改嫁。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妇女改嫁

繁体字形:琵琶别抱

英文翻译:said of a widow or concubine who remarried

琵琶别抱的意思

琵:〔琵琶〕拨弦乐器。体半梨形,曲颈,四弦。戴假指甲弹奏。音域广阔(能奏所有半音),音色独特,技法丰富。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

琶:见〔琵琶〕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抱:1.用手臂围住:母亲抱着孩子。2.初次得到(儿子或孙子):听说你抱孙子了。3.抱养(孩子):这孩子是抱的,不是她生的。4.结合在一起:大家抱成团,就会有力量。5.心里存着(想法、意见等):青年人都抱着远大的理想。对他的这种决定,许多人抱有看法。6.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抱草。两抱粗的大树。7.孵(卵成雏):抱小鸡儿。抱窝。

成语评论

琵琶别抱”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文绉绉的?其实它背后藏着有趣的故事。比如,有人会说:“小李明明说好一起创业,结果琵琶别抱,转头去了竞争对手那儿。”这里的“琵琶别抱”指的是人改变立场或变心,就像原本抱着琵琶的人突然换了个怀抱。

那问题来了:这个词只能用来形容“背叛”吗?其实不一定。比如有人从传统行业转行做自媒体,朋友调侃他“琵琶别抱,跨界玩得挺溜”,这里更多是表达“转换赛道”的调侃,没有贬义。但要注意语境——如果用来说感情中的移情别恋,语气会更严肃。

有个常见的误解是,很多人以为这个词只能用在负面场景。比如邻居王阿姨总说:“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没定性,动不动就琵琶别抱。”实际上,职业选择本就是个动态过程。跳槽未必是“变心”,也可能是寻找更适合的发展路径。语言就像琵琶,抱法不同,奏出的旋律也不一样。

为什么这个成语容易被误用呢?可能因为“琵琶”总让人联想到风月故事。比如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台词:“她琵琶别抱另寻新欢,你却还在原地苦等。”这种戏剧化表达强化了它的情感色彩。但换个角度看,生活中谁没有过“别抱”的时刻?换个工作、培养新爱好,都是人生常态。

最后想说,成语就像活化石,既承载历史,也要适应现代。用“琵琶别抱”时不必拘泥于原意,但需注意分寸感。比如朋友放弃高薪去支教,可以说他“琵琶别抱追寻理想”;但若用来说婚姻变故,就可能显得刻薄。语言的魅力,不就在于既能守住根基,又能长出新的枝丫吗?

琵琶别抱的造句

  1. 造句 在旧社会,妇女一旦琵琶别抱,就会为人们所轻视。
  2. 造句 人三公主都要琵琶别抱了,这里当然也没你什么事儿了。
  3. 造句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苦逼姑娘果断挥刀斩情丝,琵琶别抱的故事。
  4. 造句 离开之后,怕你过得不好,日夜相思人消瘦。离开之后,怕你过得很好,琵琶别抱忘旧情。随宇而安 
  5. 造句 比如说,人们可以完全放心的让中国公司能源部门上有所建树,因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客户完全可以“琵琶别抱”。
  6. 造句 此后陆续增加袭人对白、思想、回忆,又添了个梦,导向最后琵琶别抱。
  7. 造句 而那些绝世芳姿,或痴痴守望,或香消玉殒,或昨日黄花,或琵琶别抱,或念兹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