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ìn
  • chén
  • wéi
  • jiā
  • zhī
  • su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ìn jī s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

成语解释: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英文翻译:Every hen has its own way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意思

牝:雌性的(指鸟兽,跟“牡”相对):牝牛。牝鸡。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司:1.主持;操作;经营:司机。司炉。各司其事。2.中央部一级机关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比部低,比处高):人事司。外交部礼宾司。3.姓。

晨:1.早晨,有时也泛指半夜以后到中午以前的一段时间:清晨。凌晨。晨光。2.姓。

惟:1.同“”。2.思想;思考:思惟(现在通常写作思维)。3.文言助词。常用在年、月、日之前:惟八月既望。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索: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索。绳索。麻索。绞索。铁索桥。2.姓。3.搜寻;寻找:搜索。遍索不得。4.要;取:索取。索还。索价。5.孤单:离群索居。6.寂寞;没有意味:索然。

成语评论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绕,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牝鸡”就是母鸡,“司晨”指的是打鸣报晓——母鸡干公鸡的活儿,家里怕是要乱套。古人用这个比喻女性掌权或主导事务可能导致家庭衰败,但放到今天,咱们该怎么理解呢?

举个生活例子:张阿姨退休后成了小区业委会主任,每天忙得脚不沾地。隔壁王叔私下嘀咕:“女人家抛头露面管这么多事,没见哪家兴旺的。”这就是典型的“牝鸡司晨”思维。可现实是,小区在她的管理下环境整洁了,物业费还降了5%。

自问自答时间: 问:成语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表面说性别角色错位引发混乱,本质是传统社会对分工的固化认知。就像古人觉得炒菜必须是女人的活,男人下厨就是“不务正业”。

职场实例:某互联网公司CTO是位女性,初期投资人都担心“技术团队阴盛阳衰”。结果三年后公司估值翻倍,当初反对最凶的李总改口:“管他公鸡母鸡,能下金蛋就是好鸡。”你看,关键还是看能力而非性别。

个人观点插播:这个成语像面哈哈镜,照出的是旧时代的局限。就像我奶奶总说“男主外女主内”,可她自己当年却是村里第一个开拖拉机的女能手。时代在变,成语也该有新的打开方式——重点不在谁司晨,而在能不能让大家吃上新鲜鸡蛋。

历史对照:《汉书》记载吕后掌权时,民间确实流传过类似说法。但换个角度看,若不是她稳定朝局,哪来后来的文景之治?就像家里如果妻子更擅长理财,非要让丈夫管钱反而容易出问题。

现代启示:与其纠结“该谁打鸣”,不如关注“能不能报时准确”。朋友小两口经营民宿,丈夫负责客房服务,妻子管理线上运营,两人配合比传统模式效率高两倍。所谓“家之索”,可能恰恰源于强行遵守过时的分工教条。

最后说句实在话:语言是活的,成语就像传家菜谱,关键看我们怎么改良创新。下次听到有人说“牝鸡司晨”,不妨笑着回问:“您家冰箱里,难道还按公鸡母鸡分保鲜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