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ìn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ìn jī mǔ míng

成语解释:同“牝鸡司晨”。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女子掌权当政

繁体字形:牝鶏牡鳴

英文翻译:The crow of a hen

牝鸡牡鸣的意思

牝:雌性的(指鸟兽,跟“牡”相对):牝牛。牝鸡。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牡:1.雄性的鸟兽类。与“牝(pìn)”相对:牡牛。2.指植物的雄株:牡麻。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成语评论

"牝鸡牡鸣"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奇怪——母鸡学公鸡打鸣?这不就像让猫学狗叫一样荒唐吗?其实它比喻的是女性试图承担传统上属于男性的职责。比如汉代的吕后临朝称制,大臣私下议论:"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认为女子掌权会带来灾祸。这种观点现在看来显然过时,但成语本身记录着历史的足迹。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成语?古代农耕社会分工明确,男性负责耕种征战,女性主理家务。就像现在让程序员突然转行做外科医生会引发争议一样,当时女性突破角色限制自然被视为"反常"。但换个角度看,班昭写《女诫》、李清照成为词坛大家,不正是"牝鸡牡鸣"的正面案例吗?

我在博物馆见过明代女商人周莹的账本,她经营的盐业规模堪比男子。当时肯定有人用"牝鸡牡鸣"非议她,但正是这种突破让历史多了抹亮色。就像今天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谁会质疑这是"反常"呢?社会进步往往始于对固有界限的挑战。

这个成语现在还有意义吗?它更像面镜子,照见不同时代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当代年轻人选择职业时,男生当幼师、女生做工程师已司空见惯。就像我家楼下早餐店,老板娘揉面,老板收银,谁规定必须男主外女主内?重要的是能力匹配,而非性别框定。

观察身边,幼儿园男老师用细腻耐心赢得家长信任,女快递员开着电动车风雨无阻。当社会不再用"牝鸡牡鸣"的眼光看待这些选择,恰恰说明我们在走向更包容的时代。每个打破刻板印象的故事,都在改写成语的当代注解。

下次遇到突破常规的选择时,不妨先放下成见。就像看见母鸡打鸣未必是坏事,说不定是农场主新培育的特殊品种。重要的是能否司晨报晓,而不是纠结发声者的性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