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ú máo xì yǔ
成语解释:指极细的小雨。
成语出处: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五卷:“牛毛细雨送斜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描写小雨
繁体字形:牛毛細雨
英文翻译:fine drizzling rain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细:1.(条状物)横剖面小(跟“粗”相对,2.—3.同):细铅丝。她们纺的线又细又匀。4.(长条形)两边的距离近:画一条细线。曲折的小河细得像腰带。5.颗粒小:细沙。玉米面磨得很细。6.音量小:嗓音细。7.精细:江西细瓷。这几件玉石雕刻做得真细。8.仔细;详细;周密:细看。精打细算。深耕细作。这人心很细。9.细微;细小:细节。事无巨细。不要管得太细。10.年龄小:细妹。细娃子。11.姓。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清晨推开窗,迎面而来的不是瓢泼大雨,而是细如牛毛的雨丝,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搬把藤椅坐在屋檐下。牛毛细雨仿佛给空气蒙了层纱,远处的山峦轮廓变得朦胧,落在手背上只留下冰凉的触感,就像有人拿着喷雾器在天地间调试着湿度。
牛毛细雨到底是什么样的雨?这个词组总让人联想到两种矛盾意象:既有农耕文明对雨水的珍视,又带着对连绵阴雨的无奈。它不像暴雨那样气势汹汹,也不似阵雨来得快去得急,更像位慢性子的画师,用极细的笔触慢慢晕染着整个世界。
记得有次在江南古镇遇见这样的天气。青石板路上泛着水光,游客们依旧慢悠悠地晃着油纸伞,茶馆老板娘照常把竹椅摆到河边——牛毛细雨在这里早被纳入了生活韵律。北方朋友却打趣说,这种雨最让人头疼,打伞显得矫情,不打伞又会被浸透衣裳。
为什么文人偏爱描写牛毛细雨?或许正因它自带留白效果。雨丝太细,反而给想象腾出了空间:老农看见墒情正好,诗人捕捉到愁绪千缕,孩子们只顾着踩水坑玩。这种天气里,连呼吸都变得绵长,仿佛时光被雨丝拉成了透明的糖丝。
现在每逢遇到牛毛细雨,我常会带本没读完的书去咖啡馆。玻璃窗上斜斜的水痕,配合着拿铁的热气,竟比晴天更多了份沉浸感。这种天气就像生活的顿号,提醒我们不必总是急行军,偶尔慢下来才能看清睫毛上挂着的水晶珠。
有个有趣的发现:现代办公楼里,牛毛细雨天迟到的人反而更多。大约是因为走在这样的雨里,脚步会不自觉地放慢,雨丝织成的网温柔地拖住了都市人总是冲刺的步伐。下次遇见这样的天气,不妨试着在雨里多站两分钟,说不定能重新发现被快节奏生活过滤掉的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