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én
  • shí
  • d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én kū shí dàn

成语解释: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焚枯食淡

英文翻译:Burn dry and eat light

焚枯食淡的意思

焚:烧:焚香。玩火自焚。忧心如焚。

枯:1.(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枯槁。枯草。枯骨。2.(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枯井。海枯石烂。3.肌肉干瘪:枯瘦。4.没有生趣;枯燥:枯坐。5.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枯。茶枯。麻枯。6.姓。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淡:1.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少;稀薄(跟“浓”相对):淡墨。天高云淡。2.(味道)不浓;不咸:一杯淡酒。淡而无味。菜太淡,再放点盐。3.(颜色)浅:淡青。淡绿。颜色很淡。轻描淡写。4.冷淡;不热心:淡然处之。淡淡地答应了一声。5.营业不旺盛:淡季。淡月。近来生意很淡。6.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淡话。淡事。扯淡。7.姓。

成语评论

焚枯食淡”这四个字乍一听有些陌生,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画面感。想象一位老农将晒干的枯枝投入灶台,锅里煮着清粥小菜,炊烟袅袅升起,这就是最朴素的生存智慧:用有限的资源维持生活,在简单中寻找满足感。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它描述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节俭,更像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像现代年轻人说的“低欲望消费”,有人会疑惑:这种克制的活法会不会太憋屈?其实不然。我认识一位自由插画师,她把工作室搬回老家,用废旧木材改造家具,每天自己种菜做饭。她说:“以前买名牌包带来的快乐只能维持三天,现在看着亲手种的番茄变红,反而更踏实。”这或许就是“焚枯食淡”的当代演绎——剥离非必要的物质追求,让生活回归本质。

在企业管理中也能看到类似逻辑。某科技公司曾面临资金链危机,管理层带头将办公室搬出豪华写字楼,停用商务专车改为拼车出行。有员工质疑这是否会影响公司形象,结果他们发现:省下的运营费用投入研发后,产品竞争力反而显著提升。就像烧枯枝时火苗更集中,当企业放下不必要的排场,核心竞争力才会真正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焚枯食淡”不是要人过苦行僧式的生活。有位退休教师对此有独到见解:“我每月依然会去听音乐会,但会把门票钱从其他开支里省出来。就像煮粥时加颗红枣,清贫中也要留点甜味。”这种平衡之道让我想到日本茶道中的“侘寂”美学——在残缺与朴素中发现美,或许这才是成语背后的深层智慧。

当外卖软件推送满减优惠时,当直播间喊着“买它买它”时,尝试给自己设置个“冷静期”。就像古人烧枯枝前会确认是否真的需要生火,我们在消费时也可以多问一句:这个真是我需要的吗?有人担心这样会错过所谓的“生活品质”,但观察菜市场里认真挑选当季蔬菜的老人们,他们脸上满足的神情,或许比购物狂欢节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最近整理旧物时翻出儿时的铁皮铅笔盒,表面磨得发亮却舍不得丢。这种对旧物的珍惜感,或许就是“焚枯食淡”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在物质过剩的时代,懂得节制反而能获得更多选择自由。就像熬煮白粥时飘起的米油,最平淡的滋味里,往往藏着最绵长的回甘。

"焚枯食淡"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