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ǒ
  • mào
  • sān
  • ch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ǒ mào sān chǐ

成语解释:见“火冒三丈”。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愤怒到极点

繁体字形:火冐三尺

英文翻译:fly into a rage

火冒三尺的意思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尺:[chǐ]1.市制长度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尺约合33.33厘米。2.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卷尺。丁字尺。3.像尺的东西:计算尺。[chě]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成语评论

火冒三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愤怒的样子。比如同事小张发现自己的项目成果被同事擅自修改后,当场火冒三尺,拍着桌子质问对方:“为什么不提前和我商量?”这时候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有人可能会问:生气到这种程度有必要吗?其实成语背后反映的是对原则性问题的重视。就像上周小区物业擅自调整停车位,王阿姨直接火冒三尺找经理理论,她说:“不是钱的问题,是规矩不能随便破。”这种情绪爆发往往包含着对公平底线的维护。

在亲子关系中也能看到类似情况。李叔发现儿子偷偷拿零花钱买游戏装备时,火冒三尺地没收了手机,但半小时后却坐下来画了张零花钱记账表。这让我想到:强烈的情绪反应有时反而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关键在于后续如何转化为有效沟通。

有个有趣的观察:当代年轻人更倾向用“血压飙升”代替“火冒三尺”。上周快递员把我的包裹错投到隔壁楼,当我火冒三尺准备投诉时,00后室友却笑着说:“姐,你这属于典型的老派生气法。”这种语言迭代其实反映了不同世代处理情绪的方式差异。

特别想分享个亲身经历:有次合作方临时毁约,我也曾火冒三尺想打电话质问。但深呼吸三次后改成发邮件列出备选方案,反而促成了新合作。这件事让我明白:怒火就像火柴,用得恰当能点燃解决问题的篝火,失控则会烧伤自己

遇到让人火冒三尺的事情时,不妨先给自己倒杯温水。物理降温常常能带来心理降温,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冒着热气的茶杯比冒着火气的争吵更能推动事情向前发展。

火冒三尺的造句

  1. 造句 洛落在门口火冒三尺,白嫩的小拳头捏得发红,愤愤道:“没想到朱老师这么混蛋!”。
  2. 造句 就在辛琪火冒三尺,准备不顾爷爷的阻拦冲出去时,耳边却忽然传来一声低语:“别急,小琪儿,好戏还在后头呢。
  3. 造句 柳灿一听,火冒三尺啊,心想那个小子居然敢骂龙阳,喊道:“那个小子在那?”。
  4. 造句 夏鸿火冒三尺,惊醒了床边的女婴。
  5. 造句 付霖见李明被自己捉了还有闲情玩甜酸草,不禁火冒三尺,悻悻地说:“犯人,是不是没锁上你的手,你的手就痒痒啊?在那里蹲着玩什么鸟呀你!”。
  6. 造句 步非云一看龙阳,顿时火冒三尺,嗖一下窜了出来,直指龙阳,怒道;“龙阳,你为了得到你手中宝器,居然杀害其他势力之人,你真是个禽兽。
  7. 造句 你知道,自从出了张新骏这个该死的汉奸,我心里真是很是窝火,一想起就火冒三尺!
  8. 造句 白池修炼十二年,实力只是锻体二段,本来就遭到多数长老的讽刺,而今日白天,白池被李震在街上羞辱的事情,不知怎么传到长老耳中,所有长老无一不火冒三尺。
  9. 造句 这伙歹人本就对叶青义正词严断然拒绝和在他们面前点烟的神态极为愤怒,现一听司机小冯的诘问,便一个个火冒三尺,恼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