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ǒ mào sān chǐ
成语解释:见“火冒三丈”。
成语出处: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愤怒到极点
繁体字形:火冐三尺
英文翻译:fly into a rage
火:1.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紧急:火速。十万火急。3.指枪炮弹药等:火药。火炮。4.发怒,怒气:火暴。火性。5.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火。毒火攻心。6.形容红色的:火红。火腿。7.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姓。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尺:[chǐ]1.市制长度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尺约合33.33厘米。2.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卷尺。丁字尺。3.像尺的东西:计算尺。[chě]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火冒三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愤怒的样子。比如同事小张发现自己的项目成果被同事擅自修改后,当场火冒三尺,拍着桌子质问对方:“为什么不提前和我商量?”这时候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有人可能会问:生气到这种程度有必要吗?其实成语背后反映的是对原则性问题的重视。就像上周小区物业擅自调整停车位,王阿姨直接火冒三尺找经理理论,她说:“不是钱的问题,是规矩不能随便破。”这种情绪爆发往往包含着对公平底线的维护。
在亲子关系中也能看到类似情况。李叔发现儿子偷偷拿零花钱买游戏装备时,火冒三尺地没收了手机,但半小时后却坐下来画了张零花钱记账表。这让我想到:强烈的情绪反应有时反而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关键在于后续如何转化为有效沟通。
有个有趣的观察:当代年轻人更倾向用“血压飙升”代替“火冒三尺”。上周快递员把我的包裹错投到隔壁楼,当我火冒三尺准备投诉时,00后室友却笑着说:“姐,你这属于典型的老派生气法。”这种语言迭代其实反映了不同世代处理情绪的方式差异。
特别想分享个亲身经历:有次合作方临时毁约,我也曾火冒三尺想打电话质问。但深呼吸三次后改成发邮件列出备选方案,反而促成了新合作。这件事让我明白:怒火就像火柴,用得恰当能点燃解决问题的篝火,失控则会烧伤自己。
遇到让人火冒三尺的事情时,不妨先给自己倒杯温水。物理降温常常能带来心理降温,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冒着热气的茶杯比冒着火气的争吵更能推动事情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