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ì cháng sān chǐ
成语解释:喙:嘴。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能言善辩
繁体字形:喙長三尺
英文翻译:be skilled in debate
喙:1.鸟兽的嘴。2.借指人的嘴:百喙莫辩。无庸置喙(无须插嘴)。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尺:[chǐ]1.市制长度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尺约合33.33厘米。2.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用的器具:卷尺。丁字尺。3.像尺的东西:计算尺。[chě]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喙长三尺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先别急着查字典,咱们来玩个猜谜游戏:想象一只鸟的嘴有三尺长,这画面是不是特别夸张?其实这个成语正是用这种夸张的方式,形容人特别爱说话,就像鸟用长喙不停啄食一样停不下来。
自问:喙长三尺到底用在哪里合适?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公司开项目会时,小李总抢着发言,从市场趋势讲到午饭吃啥,同事悄悄嘀咕:"他这喙长三尺的劲头,会议记录员都要罢工了!"这种场景既点明了说话多,又带点幽默的调侃意味。
在家庭教育中也能见到它的身影。比如孩子追着妈妈问"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连续问了二十几个问题后,爸爸笑着打圆场:"小祖宗你这喙长三尺的功夫,都能去参加辩论赛了!"这里既肯定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善意提醒要注意沟通节奏。
自问:这个成语只能用于贬义吗?其实要看语境。邻居张阿姨虽然话多,但疫情期间她天天在业主群提醒防疫事项,大家反而说:"多亏张姐这喙长三尺的热心肠,咱们楼防疫才这么到位。"可见用对了场合,这个成语也能传达积极含义。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当代社交媒体环境。就像刷短视频时,总能看到评论区有人用大段文字争论不休,这时候用"喙长三尺"来描述,既形象又不会显得刻薄。不过也要注意,健谈本是优点,关键是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按下暂停键。
再看个职场案例:新来的实习生汇报方案时,把五分钟能说清楚的内容扩展成半小时演讲。主管会后拍拍他肩膀:"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不过咱们下次试试'喙缩三寸'怎么样?"这种幽默的提醒方式,既保护了新人积极性,又传达了改进方向。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方言里还有变体用法。我老家就有"嘴比黄河长"的说法,用来形容特别能唠嗑的人。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同一个意思在不同文化中会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表达,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最后给个小建议:下次遇到特别健谈的朋友,不妨把这个成语当作沟通暗号。比如笑着提醒:"咱这茶都喝三壶了,您这'喙长三尺'的功力是不是该中场休息啦?"既能活跃气氛,又巧妙引导对话节奏,比直接打断更显情商。